《(辑)谈诗说文(四)》 - 谈诗论道 - 文学博客网 - 原创网络文学网站,免费小说阅读网
分享

[诗歌理论] (辑)谈诗说文(四)

[复制链接]

(辑)谈诗说文(四)

发表于 2014-6-15 08:14:38 来自 诗歌理论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487 0 查看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博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显则轮廓分明,隐则含蓄深永,功用原来不同。说赅括一点,写景诗宜于显,言情诗所托之景虽仍宜于显,而所托之情则宜于隐。梅圣俞说诗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就是看到写景宜显,写情宜隐的道理。写景不宜隐,隐易流于晦;写情不宜显,显易流于浅。
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而不可描绘的;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返省。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
——同上《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朱光潜
诗人(指汪静之)在《作诗之序次》中说:“作一首好诗必须深思想过并不是不假思索随便涂鸦的,感情是文学最重要的元素,但只有想象能使感情光辉灿烂……。没有想象化的作品,可说是死的,和照相一样。”
——《现代诗歌名篇选读》
初学者常以句胜,但往往有句无篇,大成者乃以篇胜,则句活矣,是谓善于结构。
——余光中
偶然在语言里发现一点类似诗的节奏,便说语言就是诗,便要打破诗的音节,要变的和语言一样——这真是诗的自杀政策了。诗的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
——《中国现代诗论-诗的格律》闻一多
作品思想的高下,首先取决于作家对生活的态度。如果缺乏对生活的体察与热爱,即使有很高的艺术技巧,也是不可能写出思想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的。
——《杜诗鉴赏》夏松凉65
文艺不是生活的翻版,诗人也并非只能即景抒情,当诗人对生活有了深切感受的时候,他可以即景抒情,也可以通过虚构、想象来借景言情,在这个问题上,是有着广阔、自由的天地的。
——《杜诗鉴赏》97
诗人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造景言情”,这方面杜甫是很手熟的。如《兵车行》的结句“天阴雨湿声啾啾!”一句,就是为情造景的经典例证。将情形象化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象征手法。
——野泉  
兰克认为,艺术家“是人类在驯服和改良敌视文明的本能的斗争中的导师”。
——摘自《杜诗鉴赏》
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些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展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觜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文学写作教程》119
诗的两忌:或直陈种种理念直白,并无真情实感,因而太虚,甚至大而空;或泥乎实,缺乏诗情的升腾。
诗是一种具有显著的诗人个人的特色、抒情性极强的艺术。
离开了自由创作,离开了创造性思维,离开了通过自己灵魂的窗子向世界寻求意境,诗歌就失去了生命。
——《中国新诗年编1984》序
来自圈子: 三味书屋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