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博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995年,我毕业于俞范中学。直到现在,我还很感念那如灯的师恩。
那时候,农村的父母还很少来过问孩子的学业,都忙于做自己的工作。我的爸妈也是如此,因为是世代务农,所以更没指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多少出息。于是在他们看来,似乎为之交了学费后剩下来的一切就任其自然了。历年来,我们村里就有考到北京、上海名校的,也有考上艺校留用在省城的,总之,他们是天资聪慧,鸟飞鱼跃是迟早的事。大多数的人,中学毕业以后,有的回乡务农,有的参军,有的读读夜大然后随便谋个职工作了。
而我因为在读书时没有优异的成绩,所以更没有引起父母的注意了。甚至于他们常常吩咐我在放学后帮着干农活。诸如插秧、割稻、种菜、摘豆……一年四季,我已渐渐习惯了劳劳碌碌的“乐趣”了。
一天,下课后,我准备好书籍急欲赶回家去。刚步出教室门便看见不远处,班主任张老师正在办公室门口注视着我。我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以逃避她的视线。“GJB,你过来一下。”耳畔分明是张老师的声音,我却愣愣地张望了一下,心里暗暗一怔,脸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了。随之便茫茫然然的来到了她的跟前。“GJB,今年以来,经过多次测验,你的各科学习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了,不过是倒数的,你自己有没有找过原因?现在已临近毕业,以这样的成绩,你怎么向你父母交代呢?”我的两眼原先一直是盯着自己的鞋尖的,听到张老师这么一说, 抬头便感觉眼前模模糊糊的,霎时,一股热流随鼻唇沟顺势而下……
第二天,语文课上,班主任张老师又是发下来一份模拟试卷。考试开始了,我便提笔凝神阅卷,一时间却又听见窗外的麻雀在聒噪地鸣叫,本已忐忑的心境,此时又激起了阵阵涟漪。注视着卷面一行行填空题,我实在是很难在印象里找到合适的答案,于是便莫名其妙地胡写一通。到了最后,一篇作文题,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题目是“赞美......”文体不限,字数500个以上。当时我不知是哪里来的灵感,居然联想到了学过的一篇课文《白杨礼赞》,顿时,笔端仿佛被润滑了一般,似乎把自己的情感全部倾泻了出来,一气呵成,写下了《槿树赞》。我走上讲台交卷时,全然已经忘记了考试尚未结束,扫视教室一周,才发现灰鸭鸭的一片,大家还在认真的答题!
很快,我意识到自己的冒失,偷偷望了张老师一眼。只见她一袭灰白的制服衬托出精干的身材,秀美的长发披肩垂下,白皙而素净的脸上呈现着温和,眼神里似乎闪过一丝失望,她轻轻点了一下头,示意我可以回去了。
几天后,我象平日里那样来到教室上课。刚进门,就看到同学们都紧挨着看那墙壁上的测验成绩。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所以没多关注,径自来到自己的位置上。刚要落座,就发现上次的语文考卷已经发下,成绩在卷头被批写地又大又红:“69”,反过卷面,后面的作文题,只扣了3分!当我还在疑疑惑惑中时,上课铃声响了......课上,张老师并没有过多的分析试卷,只让大家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嘱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就是进步了。之后讲解了一篇新课文《岳阳楼记》。临近下课时分,张老师来到了我的座位边,把我的那份试卷取了出来,交给了一位成绩与我相仿的“名列前茅”的同学,让他读诵了我的那篇作文。最后,张老师说:“同学们,我也是从你们一样的年龄经历过来的,我能理解你们现在的状况,但很多事只有你们肯用心,往往都能取得进步。做人不要老是想着过去,就如同文章中的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放下包袱,才能轻轻松松地跑地更远,跳地更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常常感觉到这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不断地提醒我要看破局限。所以,学习上更加主动了,在家每每能克服种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做好课程的全面复习,到校后往往能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遇到难题也会跑到老师办公室去请教。尽管后来的测验也没显示我的成绩在突飞猛进地上去,但我依然感到无限的力量在不断地增长。
同时,我把自己的感想写入周记,渐渐地发现,张老师在我周记本上的批语越来越多。我知道,我慢慢地开始懂得超越了。
光阴似箭,一眨眼,毕业考到了。我坐在考场的位置上,脑海里涌现着平日里张老师上课时的情形,她的那种温婉、淡定的神情如在眼前……也许就是这种支撑,我一点儿也没有感受到考场的不良气氛,从容答题,最后顺利通过了所有课程。
后来没多久,又迎来了中考。终于在自我孜孜以求的期待中实现了成功。
离校那天,我和几位同学一起来到张老师的办公室,请她签名留念。当她翻开我的通讯簿时,她看了我一眼,我发现她的一双明眸晶莹闪亮,仿佛能够说话,使我傻傻地低下了头……看她那白净丰腴的手在舞动着,笔端闪烁出“自强不息!”四个字。
如今,那本通讯簿业已泛黄。但是翻开那张首页,“自强不息”四字却更加鲜亮耀眼了。它宛如明灯照破诸晦暗一般,使我一直不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谢谢您,张老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