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浅谈诗词 走创新之路【原创】杜雪峰》 - 谈诗论道 - 文学博客网 - 原创网络文学网站,免费小说阅读网
分享

[古典诗词] 【423】浅谈诗词 走创新之路【原创】杜雪峰

  [复制链接]

【423】浅谈诗词 走创新之路【原创】杜雪峰

发表于 2012-10-31 01:24:21 来自 古典诗词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900 10 查看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博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杜雪峰2009 于 2012-10-31 01:25 编辑

【423】浅谈诗词  走创新之路【原创】杜雪峰
       我是个诗词爱好者。从1982年开始研究古诗词至今也无什么建树,由于文化浅薄还算是个初学者,后来得到谭克成、郑伯农、李文朝先生的指点才略有理会。2009年加入“中国当代诗人协会”,并担任“诗词理事”,有很多古诗词爱好者向我讨教古诗词的创作方法和韵律运用,我深感惭愧,下面我就对古诗词谈点粗浅的认识:      
       对于古词新韵,我认为其主要在于旧词新用和格律的新用,如何创新是一个关键问题,这值得我们思考,韵律的使用要符合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内容我想可以靠一些旧词的新用以及和一些新词的有机结合,其实,要反映自己的思想,不在于词的如何,而是在于用一些最贴切的词来表现,旧词不过是先人的创造,我们的创新和旧词新用,就是对他们的继承和发扬。
       而韵律是多年来,诗人们所关注最多的地方,如何能读得琅琅上口;如何能意气风发;如何能温文尔雅,这也是我们所要注意的。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古典诗词创作已呈现日薄西山之势。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古典诗词是阳春白雪,它兴盛于唐宋。流渐于明清,好则好矣,然而和者甚寡。在现代已呈式微之势。古典诗词的慢节奏与飞速发展的社会步伐不相适应。经过考查发现,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社会发展恰成反比,社会前进的步伐越快、古典诗词的创作也就越慢。到了向钱看的今天,已经几乎无人问津。如此发展下去,正如八股文早被淘汰一样、更难驾驭的古典诗词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规则过多、过严,束缚着人们的创作。无论是绝句、律诗,还是格律词都有严格的创作规则。首先是字,绝句、律诗每句必须是五字或七字;其次是句,绝句每首必须是四句,律诗每首必须是八句。再次是声,绝句和律诗,每句的第1、3、5字的平仄大体可以不论,而第2、4、6字的平仄必须严格,该平则平,该仄则仄,不得混用,以构成诗的节奏美。最后是韵,绝句和律诗,奇句句尾可以不押韵(首句入韵除外),但是偶句的句尾必须押韵,以构成诗的回环美。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必须对仗。词则更严了,即“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调有定韵”。另外,古典诗词缺少必要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与浩若繁星的普通报刊乃至文学报刊相比,古典诗词报刊少得可怜,可谓凤毛鳞角。古典诗词创作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就不足为奇了。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锐不可挡。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变化,表现生活的文学样式也一定要变化、要发展、要创新。如此,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浪潮已席卷了当今的整个社会,政治、经济都在改革。那么,为什么表现生活的文学样式就不能改革,总墨守成规呢?毛泽东同志就曾经讲过:“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
       抓住声调,即平仄这个牛鼻子大胆改革,就可以使古典诗词创作进入百姓之家。在古典诗词的四大规则中,声即平仄的规则,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它不但涉及到字的平仄而且涉及到韵的平仄。现代人之所以对古典诗词望而生畏,达到了举步唯艰的地步,也正是对声这个难关难以攻破。按照中华诗词协会出台的中华新韵,把阴平和阳平统称为平韵(也就是现代汉语拼音的一声和二声),把上声和去声统称为仄(也就是现代汉语拼音的三声和四声),把旧词里的24韵改成现代的13韵【即:1(a、发花韵)、2(o、e、坡梭韵)、3(ie 、üe、乜斜韵)、4(u、姑苏韵)、5(i、ü、er、一七韵)、6(ɑi、怀来韵)、7(ei 、ui、灰堆韵)、8(ɑo、遥条韵)、9(ou、油求韵)、10(ɑn、言前韵)、11(en、in、un、ün、人辰韵)、12(ɑng、江阳韵)、13(enɡ、inɡ、onɡ、中东韵)】,再去掉名词不入韵外,是不是就可以解决这个难点。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从“山重水覆疑无路”的徘徊中,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一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古时的声韵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二是平上去入四声,有时可以互相代替。此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同仁的赞同,已被中华新韵学会首肯。
       古典诗词创作规则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并非所有的诗人、词人都按照统一的规则来进行创作。诗仙李白即以他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清新的语言,来摆脱格律的束缚;豪放词大师苏东坡更“不喜裁剪以就声律”。宋词创作的最高成就者辛弃疾也突破了前人以诗入词的规范,直接以字入词,进而创作题材较前人更广泛,内容较前人更丰富,气魄较前人更雄伟。毛主席的诗词堪称古今大家。但是他的一些诗词也没有严格遵守创作规则,难道我们能把他的作品排斥在古典诗词之外吗?
       新韵古词定能闯出一条新路,当振臂呐喊。改革遇到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机不可失。随着社会的改革,文化复兴已经列入了党和国家的重要日程。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继承者和开拓者,我们要抓住这历史性的机遇。走改革之路,“遵循基本模式,摒弃僵化规则,吸收丰富营养,展示青春活力”。简言之,走新韵古词之路。即在保留“诗魂词魄”的前提下,赋新韵于古诗词,也就是松缓平仄、同韵(母)不同声(母),让古体诗词焕发出与时俱进的青春活力,让古老的国粹放射出时代之光!赋与其讴歌当代、畅想未来、面向大众、表现真情、关注民生的独特光辉。

评分

参与人数 1博币 +1 收起 理由
闫利娟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lirumu lirumu 发表于 2013-6-1 20:35:28 显示全部楼层
抓住声调,即平仄这个牛鼻子大胆改革,就可以使古典诗词创作进入百姓之家。在古典诗词的四大规则中,声即平仄的规则,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它不但涉及到字的平仄而且涉及到韵的平仄。现代人之所以对古典诗词望而生畏,达到了举步唯艰的地步,也正是对声这个难关难以攻破。按照中华诗词协会出台的中华新韵,把阴平和阳平统称为平韵(也就是现代汉语拼音的一声和二声),把上声和去声统称为仄(也就是现代汉语拼音的三声和四声),把旧词里的24韵改成现代的13韵【即:1(a、发花韵)、2(o、e、坡梭韵)、3(ie 、üe、乜斜韵)、4(u、姑苏韵)、5(i、ü、er、一七韵)、6(ɑi、怀来韵)、7(ei 、ui、灰堆韵)、8(ɑo、遥条韵)、9(ou、油求韵)、10(ɑn、言前韵)、11(en、in、un、ün、人辰韵)、12(ɑng、江阳韵)、13(enɡ、inɡ、onɡ、中东韵)】,再去掉名词不入韵外,是不是就可以解决这个难点。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从“山重水覆疑无路”的徘徊中,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一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古时的声韵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二是平上去入四声,有时可以互相代替。此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同仁的赞同,已被中华新韵学会首肯。

学习!谢谢杜老师分享!
念雪 念雪 发表于 2013-9-27 16:00:45 显示全部楼层


看君一篇文,胜读十年书,创新的同时也应传承千年的精华
刘恒业 刘恒业 发表于 2013-6-23 10:35:13 显示全部楼层
杜老师所言极是,古典诗词应当改革,如何改革是一个问题。
闫利娟 闫利娟 发表于 2012-10-31 01:41:38 显示全部楼层
好问大家学。
说的很好,创新是一切文化艺术作品的唯一出路。不能踏着死人的脚步走,也不能为那些当代文学、诗词中的人体写作者脚步走!为什么你的文章下面没有红花的点击标志?为什么上面也没有“日志”两个字?令我大怀不解!

点评

佩服!  发表于 2012-11-6 16:49
无向子 无向子 发表于 2012-11-29 11:44:14 显示全部楼层
特来拜读学习一回。握谢好友提供。{:soso_e181:}
北方牧人 北方牧人 发表于 2012-12-5 21:47:52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学习、受益---问好!
123下一页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5,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