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危机》 - 散文高地 - 文学博客网 - 原创网络文学网站,免费小说阅读网
分享

真正的危机

[复制链接]

真正的危机

发表于 2016-12-30 15:01:19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588 0 查看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博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真正的危机
                                 文/独孤憔夫

引言

               当中国粮食供给产生危机时,谁也不会也不可能够,帮助我们度过危机。因为我们的人口太多,生存只能依靠我们。                    摘自漠荒行者的新浪微博


       1845年—至1850年马铃薯饥荒,夺走了100万爱尔兰人的生命。
       1875年至1902年英国殖民地下的印度,短短五年饥荒就夺去了450万人的生命。
       1984年到1985年,一年内饥荒使埃塞俄比亚100万人失去生命。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饥荒?
       爱尔兰马铃薯饥荒:源于枯萎病的大面积肆虐,而单一的种植模式,又给了病害大面积肆虐一个机会。
       印度饥荒:看似是雨季少雨所致,但其真正的原因却是,统治者对能够保水森林的滥砍乱伐,改变种植结构所致——森林被砍伐后,印度人民被迫种上了茶叶树。
       埃塞俄比亚饥荒:说起来是干旱所致。可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是埃塞俄比亚政府,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耕作、种植模式,而采取了前苏联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生产集体化。从而瓦解了埃原有的生产群体,迫使他们放弃了曾经拥有的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用来自我救助和灵活应对危机的传统方法。
       现在我们把目光、思想和话题返归到国内。
       那些今天依然健在的古稀、耄耋老人谁也不会忘记55年前的那场人祸的浩劫,三千多万生命死于非命,死亡人数是笔者例举饥荒死亡人口的五倍之多——三年自然灾害。
       我不是专业的研究者,也不想去探究究竟死亡了多少人、那时的粮食究竟减产了多少、灾害程度有多大。我只想知道,灾害背后的真正原因。为此,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骑自行车(已是几年前的事了)走访了我们村周边十几个乡村的年龄在几十位古稀以上的老人。他们说,开始那两年虽说不上是风调雨顺,但粮食和棉花是丰收了的。当我问到那为什么还会饿死那么多的人时,他们说由于大锅饭的缘故,没人愿意再干活。秋玉米,红薯都怄烂在了地里。棉花是在花柴上过的冬,几场风一场雪,就啥都没有了。
       时间大跨步的迈向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国鸡滴屁,成了世界老二,综合国力也在强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才过了几天好日子的我们,就忘记了过去那可怕的饥荒,忘记了头顶上的那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和潜在危机的巨大威胁。
       土地沙化日益严重,已不可逆。
       乱排滥放使土地上的安全生产值,在直线下降,要逆变需要几十或上百年。
       可耕种土地面积的红线一再失守,粮食生产的安全保障,已无从谈起。
       可我们的政府和媒体却成年在宣传,粮食生产连年增长。都增长了,为什么我们国家粮食进口却连年增长,速度超过了鸡滴屁增长速度许多?笔者为此在网上搜了一下。
       再看看当今的农村,土地被破坏的千疮百孔,面目全非。政府职能部门却依旧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可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国家投入,却用在了形象工程上。一个村子美化了一条街道,就花去了国家投资1300多万,这个乡村就成了美丽乡村。可再看看用于农业生产的设施,老、烂、落后,致使种植土地的农民,投入增加,力气增加,却收入不好、效益下滑。再加上农产品价格的低贱,更加挫伤了农民种地积极性,致使更多的土地被蒿草覆没。
       土地流转似乎成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为此,我叫上朋友,他开车拉着他的车,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于今年的9月初,走转了我县十几处的流转土地,现状不容乐观。所见到的基本都是蒿草丛生,中间夹杂的农作物,显得是那么的细小、纤弱。在我们县县城东二十公里处的一个,政府投资建设的连栋大棚种植基地内,我见到二三百亩地的基地内只有几个人在转悠着。出于好奇,我走过去问一个看上去像领导的人,这里种着啥?他笑着说种啥啥赔,不种不赔。只要这些东西(大棚)支撑着,政府每年都会给补贴,那样我们就赚了。
       话到这里也该结束了,可我忍不住还要说几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无论怎样改变和发展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可我们的政府和人民似乎都忘了这一绝对的现实。这就是悲剧的根源。
       不说了,还是让我再说一遍,引言吧:当中国粮食供给产生危机时,谁也不会也不可能够,帮助我们度过危机。因为我们的人口太多,生存只能依靠我们。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5,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