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卷年代“伤心事”(纪实原创)

[复制链接]

胶卷年代“伤心事”(纪实原创)

发表于 2013-3-10 14:15:34 阅读模式 正序浏览
623 0 查看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博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感受时代变迁纪实”随想录一1
-----------------------------------------------------------------            
   胶卷年代“伤心事”

  现在八0、九0后的运气可真好,都赶上了“数码一切”的好时代。
  可不是,现在几乎啥都与数码有关,这当中独占鳌头的当数数码相机。
   要说数码相机,现在的三岁小孩儿都会玩,个个都能当摄影家,用手机随用随拍那就更不稀罕了。
  八十年代之前别说数码相机,即使普通的胶卷机械相机都难得一见,普及率“千分之一”,
  别以为写错了,没法测算,只能用千分之一来形容照相机极低的普及率,低得令人咋舌而夸张。

  自然,那时候大多数人对120型还是135型相机更是知之甚少,因为是遥不可及的玩一玩意儿。
  那些专业型的单反相机及变焦镜头、长焦大炮等行头更不是普通人所能及、所想象。如果谁家有那么一架,必定成为焦点、热点而大出风头,同时也会因为机械相机操作复杂被看成神秘的家伙,没有多少人敢去碰那“娇贵之身”。
  正因为金贵,相机的所有者一般都深藏不露,无事不“亮相”。
  在街上,如果见到谁背一架135单反相机,毫无疑问,这家伙不是记者就是政府机关什么部门的专业人士。
   所以,不仅知道照相机的人少,对光学感光材料产品,如胶卷或相纸的基础知识更是一窍不通,自然,闹笑话的人就不在少数。即使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普通照相机的普及率依然极低。
  接近九十年代,由于“傻瓜”相机的问世,老少皆宜的简易型相机才逐渐普及到百姓家庭。

  那是八六年的事情,与往年一样,按不同季节需要,我利用二十天的创作假,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腹地去寻觅一些原生态的最佳灵感,外出采风我极少关注到处一致的城市场景,对原生态极具热衷。
  当然,多数创作假都肩负重要使命,创作假可不是白逛,还肩负着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的重大使命。
   这回采风因为钻进了少数民族的腹地,镜头里采集了众多精彩纷呈,甚至绝后的精彩场面,可说是大获丰收。
   在远乡僻壤的少数民族腹地采风的日子很快过去,二十多天不经意之间“咔嚓”了三十多个胶卷,“西南行专题摄影展”的框架已经在脑际之中了。
  我想,以“赞辽阔祖国,扬精神文明”之主题的框架构思必定会给大家带来视觉盛宴,不用说,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大家好啊!”终于回到了离别二十多天的办公室,
   “哎呀,是大师回来了,这回成果一定不错,辛苦啦!” 同事们都喜欢戏称我大师,当然也不完全是戏称。
  同事们兴奋不已,一边与我开玩笑,一边围拢过来问长问短,一种久违了的热情。
   “是啊,不错,收获还真是不小呢。”我充满了自信。
   没顾及休息,赶快整理一下狼藉的行囊。
   “大师,”小马急急的跑进来,道:“书记请你去一下。”
   “好的谢谢。”看来是书记有点等不及了,我随手从摄影包里拿出一堆胶卷随手放到桌上。我想,得先给书记汇报一下,再拿出去冲印不迟。
   没想到,书记的“接见”竟然用了近一个小时。他非常详细的听我规划着“西南行”影展的具体部署,没插一句话,末了,站起来,一拍我的肩膀,道:
  “很好,你是专家,我没意见,你这个影展代表单位参加全国精神文明成果汇报,非常重要,全靠你了!”
  没想到书记竟然将我这次采风寄予那么大的厚望,我觉得肩头担子还真不轻,得赶紧着手啊。

  “大师啊,你出去一大圈都拍些啥呀,咋啥都没有啊!”
  没想到,刚离开一个多小时,同事们就围在我办公桌前,迫不及待的争睹胶卷里的一切,都深情木然的冲着一堆已经抽出来的散乱胶片发呆,个个都是一脸的茫然,老孙还在用放大镜非常仔细寻觅胶片上的“精彩”呢。
  “我的天!”
  一声发自内心的悲嚎,只是没有爆发出来,我那一堆还没冲洗的胶卷都被他们的“好奇心”全拉出来给曝光了!
  自然,我的“西南行”影展就这样“流产了”!
  不用说,光用遗憾一词远远不够,很多场景的镜头不少都可能于“绝后”画面。
  结果,这一涉及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严重事件”导致办公室除我之外,所有“涉案”的同事都被扣了一个月工资,三个月奖金,同时,为让大家吸取教训,还取消部门年度精神文明奖。
  由于造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活动的参与丧失,“负面影响”极其严重,孙科长不单是代表科室写检查,科长大人本人还下浮一级工资,行政记过一次。
  许副科长大人出差在外“逃过一劫”,但逃不了集体的“同甘共苦”。
  我深感事情重大,在处理决定下发之前,我这个“办事员大师”赶紧越级找书记游说交心,反复强调,同志们都是因为缺乏摄影常识造的“过失”行为不能认定主观行为,试图竭力阻止涉及一大片同事受到处分的事情发生。
  还真没想到,我的游说还真的起了决定性作用,上面竟然取消了已经草拟好了的处分决定。
   又因为这一“大义凌然”之举,我的“人格魅力”立马上了好几个台阶。
  这起“极其严重事件”的笑话远不止一个。
  那时,很多黑白照片都是自己在单位暗访冲洗,在漆黑的暗房里,手工冲印照片的程序非常繁琐。
  “胶卷事件”没几天,我曾经请我的同事老徐在外地出差时顺便帮我买几盒印相纸,那时候得到大城市才能买到大规格和特殊品种印相纸。
   回来立即发觉包装已经拆过了。
  我有些疑惑,随口问了一句:“哎伙计,相纸拆开看过了?”。
  正与别人谈笑风生的老徐,听我随口一问,这位老兄立马道:“哦,几包相纸我帮你拆开数过了,每盒一百张,一张不少。”
  以当时的心情借用时下的时髦词,就是一个“晕”字。
  你说,见光了的相纸还能用吗!
  笑归笑,我深感责任重大,因此特向书记提请在单位开办一期摄影讲习班,没想到书记一听,手一挥:
  “就用星期天,我亲自参加!”
  于是我立刻口头通知各部门星期天下午两点举办摄影知识讲座,全凭兴趣,自愿参加。

  尽管是周末,尽管是自愿,听课的人没想到的踊跃,会议室里挤满了包括书记经理等”决策层“听众,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同时回报也立刻应验,整个单位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全员”摄影热,交流摄影感受成了当时最热的场面。
  乘着这一“东风”,成立当年全市第一个了职工摄影学会。
  任何时候,一个特定的时代必然会有特定的时代插曲,数码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彻底告别胶卷时代,不管你怎么留念,百年柯达还是消失在时代进步浪潮中。
  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就不需恐惧曝光,不存在复杂的暗房操作,数码相机的海量储存再也不受胶卷三十六张的制约,再也不用考虑照片的存放难题了,而冲印照片更是简单到了“傻瓜”了。
    同样,胶卷也将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消失,但作为一个时代的烙印,将永远记录在历史长河的档案里。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