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雪峰】浅谈诗词 走创新之路(四

[复制链接]

【杜雪峰】浅谈诗词 走创新之路(四

发表于 2012-11-4 00:02:19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83 0 查看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博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杜雪峰】浅谈诗词 走创新之路(四
        诗词创作的六大误区  
        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   
        格律是近体诗词创作要过的第一关,没有了格律,律诗就不成律诗,绝句就不成绝句,词也就不成词了。当然,"古体诗",或"古诗"、"古风"、“打油诗”、“顺口溜”。是不拘格律的。   
        现在写诗词的人很多,数以百万(甚至千万),但是不懂格律或不肯学格律的却占很大部分。有许多人认为格律束缚太严,不肯学,还以“突破格律”自诩。事实上,这些“突破”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对音韵的无知和在词汇组织方面的无能!汉语里同义词,近义词相当多,这给了作者很大的选择余地,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平仄相反的词来表达。如果词汇严重匮乏,自然无法适应格律的要求!   
        有人认为格律可有可无,实际上他根本没有领会格律在诗词发展史上的作用。格律是古人总结了上千年经验才制定的,它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诗词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所以,即使乐谱失传,歌词仍然可以流传至今。现代的歌曲,虽然歌唱时很动听,但是一旦用来朗读,顿时觉得拗口,正是因为没有了格律的缘故。如果没有了曲谱,几百年后谁还会记得现在的这些古韵歌词?   
        二、格律极端化   
        与第一种误区相反,有的创作者走向了相反的极端。格律虽然严格,却仍然有许多可以变通的地方供作者自由发挥。无论律诗、绝句、词、曲都有许多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仍然有少数(实际上也不少)为了追求绝对的完美,填词时竟然要求一个字的平仄都不许变通,甚至连四声都要限制。例如宋朝的方千里,把周邦彦的一百多首词全部和了一遍,不但韵脚,连每个字的四声都一样。还有许多人制作的词谱(作者自诩是格律专家,还有许多人对这样的词谱奉若神明),没有用多首作品校验,仅把例作的平仄、韵脚、句读标注了一遍,要求大家一个字平仄都不能错地照填(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最甚),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做法严重束缚了作者的手脚,使得诗词创作完全失去了意义,成了文字游戏。大家可以看看名家(方千里之流除外)的作品,同一名家同一词牌(尤其是中长调)的几首作品,有没有平仄完全一样的?答案肯定是“没有”!   
        三、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   
        和韵,又叫“步韵”,就是写诗词时所用的韵脚完全和某篇前人的作品一样。在韵脚全部被限定的情况下,作者组织词汇将受到比格律严十倍的限制,因此自古以来,几乎没有绝世名篇出现!众多名家的传世名篇,全是靠自由发挥创作的,即使是苏轼、秦观等步韵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创作的作品,而非靠步韵作品闻名于世。宋朝的方千里可谓步韵专家,可是作品多数都是垃圾!因此古代名家对步韵多数持否定态度。但是此风越演越烈,竟把文字游戏当作衡量诗词水平的标准。现代的诗词作者,为炫耀自己的学识,追求步韵者极多。自由创作尚没有佳作,况步韵乎?无异于舍本逐末!至于不懂格律的人写步韵诗词,更是东施效颦了!   
        四、贪图长度   
        诗词贵精不贵长。由于受现代文学长大之风的影响,有的人偏好写长调和长古,结果语言拖沓,内容空洞,又臭又长,令人反胃。长调和长古的创作,必须有足够的内容作基础,还要考虑整篇结构的平衡,难度实际上比律诗、绝句、小令、中调更大。有人说绝句和小令易成不易工,这没有错误,但是长调和长古既不易成也不易工,易放难收,弄不好会结构失衡,虎头蛇尾——绝非字数多了就好!   
       五、贪图数量  
       诗词贵精不贵多,李白留下的作品有700多,杜甫有1000多,佳作只是一部分,绝世名篇更占少数,其他名家亦类同。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我等?清朝乾隆皇帝写诗几万首,可是没有一首是佳作!全部是垃圾!我们的作品又能如何?有的人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怕连乾隆都不如也!   
       六、追求华丽辞藻   
       有人喜欢华丽的辞藻,写的作品虽然漂亮,实际上却做作得很!古人的许多绝世名篇,并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反而浅显易懂,语言流畅,浑然天成!并广为流传。当然,“浅显易懂”、“浑然天成”的背后,实际上隐含了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绝非信手得来!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