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当年写作文

已有 3 次阅读2025-1-20 22:30 |个人分类:我心依旧|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杂文

开始学写作文,记得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那时,我们还只是上十岁的小孩子,懵懵懂懂的,谁懂得什么写作文?老师对我们要求也不高,就是在黑板上抄写一段话或一篇短文章,中间断续地省略掉一些词语或句子,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把那些空填起来,或者在文章的末尾,省略掉几句,我们再随便写几句话结尾,这就是一篇作文了。差不多也就是几十个字吧。

那个时候,“斗大的字认不得一箩筐”,要写作文,真的就是“儿戏”啊。

初中的时候才像有了点语言的灵敏和感悟。那时达武老师教我们语文,还当了我们两年的班主任。他要我们做“摘抄”,就是把各种书上看来的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分门别类抄下来,积累语言。读熟背会了,在作文时好借用。那时很多人差不多都有一、二个“摘抄本”。我是一个“书虫”,也最会做这些“寻章摘句”的事。摘抄本里都编有页次和目录,内容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等。人物描写分男女老少,景物描写又分春夏秋冬等。那时我们本队里经常在一起的玩伴有四个。爱平是我们的头儿。他爸在天门工作,常会给他买各种各样的书,有新出版的一些“革命书籍”、勤学故事、科普杂志等,他的家就成了我们的“阅览室”。我们还常常会不知从什么地方找到一些老旧的大本头,甚至还有繁体竖版的“三国”、“水浒”等。看的最多的就是一些“娃娃书”(今天叫做“连环画”)。记得里面就画的有穿着铠甲的将军,头上还有两个细长细长像鞭子一样的角。我们聚在一起看。再交换、再摘抄。我隐约记得一个形容冰雪世界的句子“银装素裹、粉雕玉砌”,觉得很美,就是那个时候记下来的。那时还经常搞“运动”,写大批判,办专刊。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几个出墙报。我的文章里有一句“蝼蚁之穴可溃千里之堤,癣芥之疾可丧数尺之躯”的话。有个女同学好像念不通,不懂,向老师质疑。我心中得意,说,没问题。因为这是我从表兄家的一本书上摘抄下来的名言警句。意思我也明白,没错,就是教导人们要防微杜渐,从小节上抓起,自警自律。      

真正写作文,是到了南河中学才开始尝试的,那是1977年,我刚十五岁。

南河中学是一所农村高中,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东面紧靠南河一队,西面下坡挨着几个大堰塘,背后不远就是南河河。十五岁的少年,来到了一个新的集体里。

高一时,是文老师带我们的语文,兼班主任。那时高中是两年制,高一不住校。学生都是早上到校,中午在学校食堂搭伙吃饭,下午放学后就回家,不上早晚自习。

我家离学校很远,有七八里路。那时还没有通班车,就连自行车都很少,几乎没有任何人骑车上学。每天早上,我们是不分春秋寒暑,不管阴晴雨雪,天还没亮,就被父母喊起来,匆忙吃点粥或面条,就迈开双脚往学校赶。到学校时,“火红的太阳正从东方冉冉升起”(这是当年写作文时常用的套语之一。)四面八方的学生汇聚在校园里——校园的早晨被我们吵醒了,咚咚的脚步声迎来又一个黎明。

这就是我们每天早晨谱写的乐章。一次写作文,我就以此为题,写了“校园的早晨”,其中就有“校园的早晨被我们吵醒了。咚咚的脚步声迎来又一个黎明”这一句,大受老师夸奖。后来到区里去参加作文竞赛,正是一个类似的题目,我变通了一下,一挥而就,得了个二等奖。

当时我们班里还有几个才女,有丁荆学、丁金华、张学兰、杨春枝等,都长于作文——嗨,都是几个美女呢。奇怪,怎么全都是中心村的呀?

别个村的也有。后来认识的就有张凤玲、方馥香、杨其武、彭丹心等人,都是写作文的佼佼者。30多年过去了,昔日同窗,天各一方,一面难求,你们可还安好?

高二时,有幸到了彭伯的班上,亲聆馨欬,受益良多。一次作文,我写的是养蚕。养蚕是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的游戏,也还有一点生活经验。当时语文课本上还有一篇茅盾的小说《春蚕》,多少可以借鉴一点素材。我写的文章当然全是杜撰。依稀记得是写到一个养蚕的地方去参观。写到嫩绿绿的桑叶、白胖胖的蚕,和它们编织出的玲珑洁白的茧子。最后我是这样写的:看到这些正在结茧的蚕,我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悲悯:它们没有作茧自缚的悲哀吗?回答我的是,又一批蚕上架了。文章到此戛然而止。颇受老师赏识。至今我都还自鸣得意呢。不能想象,十六七岁时,我能有这样的文思和故作深沉的思想。

又一年春节过后,老师布置的作文好像是“记春节里的一件事”之类的。我写的是正月十五过元宵的事。情节都是杜撰,也是虚写。内容就是写在那一天人们烹制美味佳肴的节日气氛:……微微的春风里,飘荡着诱人的鱼香肉香的气息,沁人心脾……还有舞狮子、玩龙灯、采莲船等民俗活动。到晚上,邻近的杨浲街上还有人山人海、张灯结彩的花灯,而且花灯的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等等。在描述的文字中,我还暗含了一个班花美女的名字,至今记得。

事实上,那时哪来什么“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全是在其他书报里面获得的知识再杜撰的。那个时候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文化生活都很贫乏,人们还没有过元宵节的习惯,俗称就是叫“过大年”。其实年的气氛早已淡薄。在这一天里,人们早已下地干活。不过,不管怎么忙,总还要吃顿团年饭,就是把春节时预留下的菜食回笼加热,或者再炒几样时鲜蔬菜,凑成“十碗”,寓意着圆满、吉祥,十全十美吧。过了这一天,春节就画上了句号。

在文中我引用了不少诗文佳句,辞藻华丽,文采焕然。写月下观灯,我借用了“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词句。写人们观灯、游玩,我还引用了古人的一首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写到杜撰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月下的情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时我十七八岁,在作文里以华丽、铺排的语句写到男女情爱,也算得是精巧、新奇,还有些别具一格吧。当时何老师可能把文章给我姐夫看了。他们谈起这事,我还有些不好意思呢。

师范时的一次作文,写我们几个同学在校外的团山上游玩。情节、内容都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最后几句的大意好像写的是:我带着一种寻幽觅奇的向往,在这山上盘桓,却没有什么可以让人赏心悦目。转过山脚,在一个山坳里,发现一股清泉,泉边还有一株树,我欣喜起来,于是写道:“哦,原来,在这里。”就此作结。全文的亮点我觉得就是最后这一句。简洁,别致,还有几分启人深思的意蕴。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啊——呵呵,又是两句当年作文的流行套话——转眼间,三十多年就过去了。那些记忆深处的片段不时浮上我的脑海。这样的一些作文在今天的中学生们看来,“至今已觉不新鲜”。但它曾经是我的一段心路历程。它让我感到亲切,感到难忘——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

 

2013.1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5,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