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少年春风时

热度 1已有 9 次阅读2025-1-19 19:45 |个人分类:此心安处|系统分类:心情日记| 散文, 怀旧

忆昔少年春风时

我是60后,我的童年从60年代初开始。那是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期,特别是1962年,出生的人口很多。在一个单位里,如果数一数,62年同龄的人肯定会不少。大概是经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生活水平开始好转,人的生育水平就提高了。那时学龄儿童特别多,每个队里小学生、初中生差不多就有二三十个或更多。每天上学放学,三五成群,结伴而行,络绎不断。有的就在路上玩起了游戏,或爬树,或捉蝉,或抓石子,或下“乘三棋”,花样可多了。

抓(wā)子可说是最普及的大众化游戏。抓子用的是一把如麻雀蛋大小的石子。四五颗、六七颗不等,都经过仔细敲打,要大体匀称、球形,没有横长竖短的棱角,便于滚动。用的时间久了,石子经过不断碰撞、敲打,表面都变得很光滑、浑圆。抓子讲究的是眼疾手快,心灵手巧。先把一把石子撒下去,然后根据自己玩的层级或对方的要求,挑出一个子儿,往上抛出去,与此同时,右手赶快在地上抓起几颗石子或按照规则的要求,拈起几颗石子,拈的时候还不能碰动了周边的石子——再接住上面抛出去的那颗石子,这一局就结束。接着再抛、再抓、然后再接住扔上去的石子……一旦接不到上抛的石子,或是把地上撒开的石子碰动了,都算输。每过一关,就升一级,抓的石子才会不断增加,证明你的技能越高,也就会有更多的成就感。

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大家都是席地而坐,石子抛到哪儿,屁股贴着地面就挪到哪儿,很多裤子屁股后面的洞都是在这种情况下造成的。

“乘三棋”就是在地上画回字形的三个“口”字,再作各边的中垂线,双方各拿六颗棋子——棋子都是就地取材,小石子、瓦片都可以。更多也更容易找的是用小树枝撇成短短的小棍棒作棋子——轮流在各个交叉的节点上下棋子。只要三颗棋子排成了一条线,就算赢了一招,可以吃掉对方的任意一颗棋子,直到一方的棋子被吃光就算赢。如果一方头脑灵活敏捷,下出了一个好阵势,不管怎样走动一颗子,都能形成一个“乘三”,就叫“推磨架子”,无论对方如何下子,总是被这一方吃掉,那就必输无疑了。

这些游戏都很轻松随意,也很有意思,现在好像都失传了。也许现在的小孩子看了,一定会笑话我们无聊透顶吧。

儿时的游戏还有不少呢。

打陀螺是男孩子们的强项。家里的爹爹或父亲、再或者就干脆自己动手,砍下一节一把粗的杨树枝——最好的是桑树,截成合适的长短,把一头砍削成匀称秀气的锥形,在锥顶嵌进一颗轴承上的钢珠,用绳子缠绕陀螺往地上使劲一拉,再用带子使劲抽打,它就会转个不停。带钢珠的陀螺抽打起来,溜圆又钢性的锥顶,减小摩擦力,陀螺就转得又快又稳。我们在晒场上摆开了阵势“打陀螺”,鞭声啪啪,陀螺飞旋。还抽着陀螺“碰架”,看谁的陀螺被碰翻,被碰跑,自己就是胜利者。有的还在陀螺上半部份画上几条彩色的圆圈,飞快旋转的陀螺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绽放着我们童年的快乐与梦想。

滚铁环在三四年级时玩的最多。就是用一根前端安有“U”型弯钩的棍子推着轮胎大小的铁环往前跑。技艺高超的孩子可以让这只“车轮”滚很长一段路都不倒下,并且这期间要经过无数凹凸不平的路面和水坑。用的铁环有很多种,环面需要光滑、一致。有的就是一个细铁条的箍,有的是轧花机上取下来的有齿的锯片。这个东西不是谁都能弄得到,谁要是能有一个这样的铁环,那真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我们有时候就滚着铁圈上学去,放学了再滚着铁圈回家。后来这种游戏慢慢失传了,可能是因为没事背着个大鉄圈比较傻气吧,特别是那种有齿的锯片,弄得不好,很有危险性的。

最廉价的游戏可能就是“跳行”(跳房子)。只要一支粉笔,一块瓦片或石块(我们叫碑bāi),就可以玩的。甚至连粉笔都不要,捡个棍棒瓦碴,在地上画出一排排大大小小的格子,然后按照格子的单双,单腿跳跃前进,把石块踢到正确的格子里,出界或者跳错了格子都算失败,以此锻炼脚的控制力和身体的平衡力。这样的游戏,往往一玩就是半天。

  最有趣的是养蚕了。过了惊蛰不久就开始养蚕。先是“揣蚕籽”,就是把布满蚕卵的纸张揣在怀里,利用体温加热使蚕卵孵化。记得那年是我母亲在我穿的“衮身子”(就是棉袄,我们也叫袍子)后背上缝的一个口袋,就把蚕籽放在里面揣。过得四五天打开纸张来看,有几粒黑乎乎的东西在那里蠕动着,这东西太小了,真比灰尘大不了多少。这时要用羽毛把它轻轻刷下来,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盖上一点桑叶,让它慢慢吃。

蚕几乎每天都有变化。由灰不溜丢的小黑点,变成筷子那么粗的大蚕。再过两个星期,身子慢慢变成雪白了,胖乎乎的非常可爱。便有一部分开始结茧了。我们把它放在扫把或是一把油菜秸秆上,它们就慢慢地来回去爬动,不一会儿就可以看见它爬过的地方有几根丝连在一起,这些丝越连越多,蚕也不停地围着丝转圈,开始还看得清蚕的模样,后来慢慢的就只看得见一个阴影在里面活动了。

几天后全部的蚕都变成茧了。这些蚕茧形态各异,有的是白色的,还有少数是微带黄色的、粉红的。我们把它揣在手里把玩,当个宝贝似的。

童年的趣事真难忘啊!打仗、扳炮、放风筝、打弹弓、弹球、折纸飞机、捏泥巴、捉昆虫、躲瞄瞄、寻叽蚁壳(蝉蜕,就是知了壳)、寻蛀夹虫等等,每一样都是那么的快乐有趣。

蛀夹虫是一种很奇特的虫子,它蛀蚀在一根荆棘或灌木的里面,人们常常用这些荆棘或灌木作夹篱笆的夹杆,所以叫“蛀夹虫”。奇怪的是,找不到它的入口。它就像绿豆里的虫子,本身就是从里面长出来的一样。它藏身的地方上下两端都是封闭的,约有一二寸长,两端与茎秆相接处,不知用什么方法,蚀出整齐清晰的茬口,用手轻轻一撇,这一个“蛀夹”就从整根夹杆上被完完整整地掰下来。劈开来,里面一只白嫩胖胖的蛀夹虫,把它扔在“烘笼子”里的火炭上,立刻就听到噼噼啪啪的脆响,蛀夹虫马上就被炸得焦黄,很像一粒炒爆的炒米,放到嘴里一咬,香脆脆的,很好吃。

再后来,男孩子们又流行造**。就是把喷雾器上的喷杆锯下来做枪管,安在用木头锯成的枪把上面。又从老旧的墙上刮下硝石,加上硫磺、炭火灰,制成黑火药,装进枪管里,用纸头塞得紧紧的,然后点上引线,“轰”的一声,子弹就被打出去很远很远。

为了有足够多的尿硝造火药,我在门前的篱笆边挖了一个小土坑,每天晚上睡觉前就在里面尿尿沤硝,过几天后,把坑里面的泥土挖出来,用一个提篮装着,反复淋水、过滤,把澄清的水再放到锅里熬。等水分蒸发,锅底就是一层白花花的尿硝,就可以用来造火药了。

为了弄到一根“枪管”,我的一个玩伴从生产队的保管室里偷出来一根喷杆,一天晚上,约我到门前的壕沟里,用一根钢锯锯了好半天,一人分了一半,后来,各做了一把枪,别在腰里,或去打仗,威风得很呢!

后来,我还胡思乱想地设计了一种连发子弹的“构想”,就是把想象中的子弹卡在一个槽里,底下垫着一个弹簧,每击发一颗子弹,弹簧都会把下面的子弹顶上去继续击发。画了一个很简单的结构图,没法付诸实施,当然是不成功了。

那时每个生产队都在田里架着很多日光灯灭蛾,灯下支着一口大锅,里面盛着半锅水。夜晚,灯光璀璨,无数的蛾子“飞蛾扑火”,结果掉在锅里的水中淹死。自然课上,老师就以这为例子,讲生物的趋光性。回家后,我把手电筒的灯泡缠到扳罾子上,晚上和弟弟去河里扳鱼,还真的有不少收获呢。

小学课本上有一篇课文是讲纸的发明。现在都还记得几句话“用破布、麻头、乱渔网造纸”。我很好奇,这几样东西家里不是随处可见吗?特别是在老堰旁边架着几根高高的楝树杆子,是我老爹们晾晒渔网的架子。楝树外皮枯朽了,里面一层丝网样的絮片,我认定这就是“麻头”。我把它剥了一些回家,就在屋后的墙边挖了一个小坑,用瓦片垫好,把麻头等物放进去,又加了石灰,泡上水,就等着它沤乱了造纸。可是过了好些天后也不见效果,就忘记了,最后无果而终。

 那个时候学生多,都很有组织纪律性。每天放学都要排路队,路队长在排头举着旗子,领着同一队的同学一起回家去。一边走,还一边唱着歌——那个时期最流行的革命歌曲,就有“大海航行靠舵手”、“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万岁毛主席”、“北京的金山上”等。

每天晚上,每个生产队的学生都组织起来,在队里的禾场上,由大一些的学生手拿铁皮话筒,向着村民住户喊广播,宣传时事政治、毛主席语录。然后就是挨家挨户去检查火烛,看看谁家的厨房里是否清扫干净,灶膛里有没有余火。“穷灶门,富水缸”,就是那个时候常讲的一句警示语,意思就是要把柴草堆与灶门间扫干净,水缸里挑满水,以防火灾。

 “四人帮”倒台的那一年的初冬,地里的棉花基本上都收获完了。我们四个同龄、同班的玩伴星期天里在生产队“出工”,队长安排我们去“鸿里”捡棉花(“鸿里”是我们队里一块田地的名称。在两快高坡地之间。看其走势,可能是原来杨浲河的一条岔道。一发大水,这里就是一条鸿沟,汪洋一片,所以称为“鸿里”。)这里是我们队的一片水田。水稻收割之后,就空着。霜降前后大田里要冬播,人们就把附近田里还没有摘完的棉梗扯起,堆放在这空地上。难免有零星掉落的棉桃。我们一人腰里系一个棉花袋子,在这田地里自由、散漫地游逛,一面寻找零星掉落的、有些已经霉腐的棉桃,一面说着幼稚无知的傻话、痴话。一个就说,“四人帮”晓得要被捉起来,是啷嘛不把国门打开了让苏联人打进来呀?——那时真是幼稚可笑得很啊。

15岁那年,到南河中学读高中。中午在学校搭伙,就是自己带米去,用自己的饭缸子装好米,淘洗干净,拿到学校的厨房里去蒸。每天去领饭时,交一张柴票。吃的菜都是自己从家里带去的咸菜、豆豉等腌菜。淘米是在学校旁边坡下的堰塘里。那时堰塘里的水清澈透亮,鱼虾蝌蚪不少。有时淘米要是不注意,会把小蝌蚪、细小的蚯蚓等小动物留在碗里,等到去吃的时候,才发现里面躺着一只或几只小小的生命。这样的情景,在今天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高中是二年制。高一的学生都不住校,不上早晚自习。放学了,就走着回去。那时已修通了南杨路,但没有通班车,就是有班车也没谁有钱坐车。倒是经常有货车跑,我们就想方设法扒车。司机发现我们扒车,就故意把车开得飞快。我们总是能追上它,抓着后墙板用力一跃,就爬到车上去了。下车的时候也学了个窍门,脚先着地后不能松手,要先抓着车厢板顺着惯性跟着跑几步,然后再松开手,才能停下来,这样才不至于摔倒。有的不知道这个道理,下车时脚一沾地就松了手,结果摔得鼻青脸肿。我们在车上看到路边田里有人在捡红薯或是拔花生,于是就在那个地方下车,到田里去找,总要捡几把花生或掏几个红薯了再一边吃着玩着回家去。真是悠游快乐得很啊,不知日之将暮。

细数童年三事,不禁喜笑好几时童年,始终是过去了。一纸一笔一世界,一行一顾度流年,如今年过半百,我们只能,在回忆里偷偷展露笑颜!

 

2014-5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admin 2025-1-19 21:06
好文!已推荐网站首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5,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