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盟约》:一曲有关人类信仰和坚持的赞歌

已有 3 次阅读2025-1-14 08:49 |个人分类:影视评论|系统分类:影视剧本

 电影《绝境盟约》用几近文艺片的方式讲述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真实空难事件。全片没有过往那些商业化的“精彩”处理,不依靠廉价的煽情,后劲却更大,令人有种“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般深入骨髓的震撼与悲伤。亦如男主死前留下的那句“最伟大的爱莫过于为朋友舍命”,也第一次觉得“吃人”不再只是一个负面且变态恐怖的行为。这支橄榄球队真的是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上演了一曲有关人类信仰和坚持的赞歌。

影片根据1972年安第斯空难改编,1972 年,一支橄榄球队乘坐乌拉圭空军 571 号航班飞往智利。1飞机上共有45人,其中包括19名老基督徒俱乐部业余橄榄球联盟队的球员以及他们的几个朋友和家人。由于飞行员错误地过早开始下降飞行高度,导致飞机撞上山脊,切断了两翼。751航班在海拔11710英尺的安第斯山脉坠毁。而且地点特别偏远,幸存者们只能在飞机残骸中避难。面对世界上最险恶的环境之一,他们被迫采取极端措施来保全性命...

鬼门关前的生死71天,绝望得栩栩如生。两个半小时的观看,漫长、煎熬、如坐针毡。不是因为片子不好看,而恰恰是因为它还原出了那场灾难的真实。实在太难想象在茫茫雪山中要如何生存两个半月,而在知道官方已经放弃救援后,又生生靠着肉身走出了雪山。可能最具争议的是“吃人”部分,但导演选择了举重若轻,到了那种极端情况下,你会如何选择?影片的核心,是当求生成为首要刚需时,信仰受到反复**,作为一群活在当下文明的人,如何承载道德和法律的强烈矛盾和强大压力。

电影最震惊的地方就在于,这是借罹难者之口说出来的故事,听着旁白念出自己的死亡日期的时候,感觉好像踩空了一样,一下把人从电影拉回到现实,在灾难面前没有谁拥有主角光环。不知道真实事件中伦理有没有争议,电影没有涉及,只关注奇迹本身。看到获救者瘦骨嶙峋、失魂落魄的样子,私心不想任何人审判他们也是很正常的。看之前不明白为啥会把这个故事称作绝境盟约,看完后才深刻了解原来“盟约”是指“我死后你要吃掉我的尸体好好活下去”的奉献精神,友情的羁绊和生命的力量非常地触动人。

走投无路时永远是自救才有机会获得生机,至于生机是否能变为胜利,就是百步走那最后一步的‘天意’,尽人力为先。虽是一个人类自己吃自己的故事,但当几个率先做出决策的人,为了使落难队友能够更少愧疚与心理负担地吃下死去同伴的肉,主动承担了分解尸体、剥除人肉的工作,并将之处理得干干净净,整齐码放在岩石上如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鸡胸肉,那一刻,仍使我感受到了光辉的人性。

这可能是我看过最真实的灾难片之一,因为坠落的地点在雪峰深处,所以求生难度指数级增加。在救援已经放弃搜寻,被困雪山中七十天后,两人徒步翻越群山寻求救援,最终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人在绝境之中被激发出来的生之信念,比神迹还要让人震撼。面对生存还是吃人这样的选项,导演没有一味展现残忍,反而拍出了希望和神性——雪山中生存71天获救,最可贵的是集体间互助互爱的真情和坚韧的求生意志。即使观点不同也互相理解,即使几乎看不到山脉的尽头也心怀希望。

本片应该作为一种史料或者纳入具有启发性的纪录片范畴。毕竟,“活下来”本身便是真善美的映照,我们很难如此赤裸地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对生命的敬畏便已构成电影创作高度的不可逾越。任何悲剧都是唯一的,置于“空难”二字中轻易谈及都是可耻的,绝不可以变成纯粹感官刺激的“景观”,而事件则被庸俗化成一道橱窗里的“绝境生还”的表演。我们需要严阵以待,我们应该问自己为什么而活、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更多的,还要质问“为何会出现悲剧”“如何在绝境中活下去”以及“如何实施创伤后修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5,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