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夜、一夜》:就算是等待,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已有 39 次阅读2023-8-30 09:02 |个人分类:影视评论|系统分类:影视剧本

 《千夜、一夜》是一部“缓慢”的电影,缓慢的节奏,缓慢的日常,缓慢的等待,缓慢的老去……时光刻意拐了个弯,避开了一切匆忙,一千夜如一夜般重蹈覆辙——“信念”哪怕如空中楼阁般虚幻,也能支撑一个人自我安慰地活着;平淡如水的剧情,细腻沉稳的摄影,却夹杂了许多一闪而过的感动;而“相对论”在本片的存在感过于明显,以至于我忍不住看了好几次进度条——120分钟好像过了120年。

该片聚焦了女性的坚强与柔弱,30年前,生活在北边离岛的美丽港口城市的若松登美子的丈夫突然消失了。登美子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在了,连是否还活着也不知道。渔夫春男一直暗恋着登美子,但她一直没有回应。某日,奈美来到登美子身边,寻找失踪2年的丈夫洋司。她一直在寻找丈夫离开的原因,这样她才能在内心达成一致,继续前进。然而,登美子却同时间在街上偶然看到了洋司...

登美子的丈夫失踪了,30年了还没回来,她每天听丈夫失踪前给两人的录音。登美子周围的人,认为她一直等丈夫,等了30年,很坚强,而她自己认为,自己不过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生活,并没有别人说得那么伟大。但随着故事的推进,登美子的故事线越来越成为主线的时候,田中裕子也用克制的表演牢牢掌控住了电影的情绪,并将故事带向了未知的方向,这部分是最迷人的。

当登美子在绝望中于路上偶遇到失踪的田村时,电影已然有点往超现实的方向去了,但接下来咖啡店里的对话却也可以说是画龙点睛的妙笔。就是到此,所有的好奇只剩一个,该怎么结尾?果然,随后田村莫名其妙的雨夜拜访,刻意且功能,点出了登美子的“痴情”,也让田中的克制有了个大出口。但即便如此,最后选择新生活处还是很别扭。结尾部分,导演似乎完全没想好。 田中裕子用少即是多的方法展现了其强大的气场,尽管一些部分前中期导演都是反复表现,但控制能力还是有的,就是结尾可惜了。

整部电影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虽然看起来经历了三十年的痛苦等待,但我又何尝不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呢?但这样的理解未免有些自我安慰了,因为一开始那样的生活方式就是自己被动承受的呀。所以人啊,不要总是反思自己,也要学会指责他人呀。当然,有时候所谓的“自己所喜欢的方式”难免都有些认命的成分,大概人生终究是如此吧。

不辞而别的丈夫,原地守候的妻子,两个同病相怜的女性在面对类似境遇时所作出的不同选择。有人决意走出阴霾迎接新生,有人被困执念始终想要得到一个答案,无论坚守或放弃都需要莫大的勇气,也都能切身感受到那份难言的痛苦和辛酸。千夜如同一夜,无数个朝暮晨昏,远航船带走了离家的爱人,海潮声孤独地久久回荡,岁月不知不觉间把漫长的等待风干成习惯,离开的人已经“死去”,往日鲜活的记忆逐渐凝固成触不可及的幻影;留下的人只是“活着”,在时间的囚笼里活成了一副丧失情绪与灵魂的空白躯壳,表面佯装的坚韧与清醒只是无力的挣扎,在每一个寂寞深夜、每一个梦醒时分土崩瓦解。

“千夜一夜”,片名点题,让人联想到一千零一夜,有人靠着不停讲故事以换取活下去的时间。其实这也是一种等待吧,等待死亡,等待被宣告结束的那一刻。这种等待多残酷,可我们虽知这份残酷,却还是在想方设法延长这等待的时间。可是,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我们都得活在一千零一夜之中,这一千加一夜的等待啊,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背负的命运。所以,不必等,不必守,每一天活在“一起吃饭”“猜拳决定谁来做饭”的真千子,才是实践生命意义的主动者,生而必须“活”,“活”就得有“气儿”,每一天的晨昏昼暮,要活,不要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