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还是吃狗
热度 3已有 38 次阅读2025-4-13 10:28
|个人分类:山水品味|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吃鱼”“吃狗”,是佳木斯小城的两大名吃。当然小城各种菜品,又何止这两吃,但吃鱼与吃狗这两吃却当仁不让地在全省首屈一指;尽管这两吃并没有点到具体的菜名,但这两吃的整体水平也当仁不让地在全省首屈一指。
小城人待客或是朋友小酌,首先会问,吃鱼还是吃狗?待客人确定了,再行安排。而这一问,不仅成为了小城人的一种习惯,也透着小城人的一份自信与自豪。
那就先说说吃鱼吧。小城吃鱼之所以有名,一是鱼种之多,二是烹法之简。佳木斯是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牡丹江、松花江、黑龙江在区域流过,加之众多的细流湖泊的涵养,鱼产资源得天独厚。就鱼的品种而言,就有蜚声省内的“三花五罗十八子”,这就是二十六种鱼了,加七十二种杂鱼,诸如:常见的鲤、草、鲫、鲢四大当家鱼,更有鲟鳇鱼、大马哈(鲑鱼)、黑鱼、岛子(白鱼)、狗鱼、擀条……等等特殊品种,真的是数不胜数。
再说说烹法之简,小城人做鱼之法无外乎刺生、炖、烧、煎、熏,技法简单拙朴,极其符合东北人的性格,但口味却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先说刺生,小城吃生鱼称之为杀生鱼,杀生鱼的吃法来自黑龙江边的渔民,特别是赫哲族的生食鱼的技法。赫哲人在解放前长期以渔猎为生,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赫哲人彻底改变了依赖渔猎为生的生存状态,走上了农林渔商全面发展的富裕之路,但打渔依旧是赫哲人的长项。赫哲人吃生鱼称之为烤塔拉哈,是将打上来的鱼直接撕掉鱼皮,然后贴鱼脊处下刀,片下两大片鱼肉,用火轻烤一面,再切成小手指粗细的条,蘸调料入口,这种吃法沿袭到了今天。而黑龙江边打鱼人却省却了烤的程序,去了鱼皮,将片下的鱼肉切条直接蘸调料下口,鱼条透明晶亮,蘸料由韭菜花、蒜泥、米醋、辣椒油混合而成,不仅成功地去除了鱼的醒味,而且使鱼肉更加鲜嫩脆爽,一般一个人吃上一两斤鱼肉也是平常之事。渔民将这种吃法称为吃鱼条子。而吃鱼条子是有条件限制的,吃鱼条子在城里是没有的,是必须去打鱼人的鱼晾子才能赶得上的美食,然而,能否吃得上还需要运气。这道菜的关键在鱼的处理,刚打上来的鱼洗净之后再不得沾水,趁着新鲜放血、去皮、切肉一气呵成,手法快的,鱼肉上盘尚有微微的抽动,而去了两条脊肉的鱼扔进江里仍然可以游动。
记得那年去同江县,接待的同行约了一条巡江外事船,船上的大厨做得一手好菜,其中鱼条子做得最是拿手,更是县内闻名。在观看他娴熟的庖鱼手法的时候,他竟与我们聊出了一段奇事:咱这条船有渔网自己可以打渔,那次在黑龙江上撒网打上来一条大鲤子,趁着新鲜没有去鳞就直接下刀片下了半边的鱼肉,那鱼也真是痛到了极点,一个鲤鱼打挺,一下子从厨房就跳到了甲板上,我紧追上前三下两下没有捂制住,竟让它一跃入水了。没想到第二年在江心撒网,竟然又将这“半”条鱼打了上来,尽管被切了肉的半边已经惨不忍睹,但仍旧强健有力,我出于不忍,将这条鱼放生了,你说巧不巧。
说到杀生鱼,可以说是小城鱼美食的一张名片了。小城城乡广泛称的杀生鱼,与鱼条子不同,这种作法是将鱼肉切成略粗一些的丝,加上土豆丝与大头菜丝相拌,拌的调料和技法也是相当讲究。我的同事是同江人,歌唱得好,到同江在他单位食堂吃饭,那道杀生鱼必定是他亲自动手,酸鲜杀口,有着当地饭店都做不出的味道。曾向他请教如何操作,他借口回避,只是推说黑龙江的鱼好,断不说其中的绝招。其实看着他操作也学了个大概,但自己怎么也做不出那个味道。
二
还有一种刺生的吃法更为生猛,是将冻的狗鱼去了鱼皮,用刨子刨成鱼片,再趁着冻蘸调料吃,冰凉爽口,极是难得。所以难得是因为狗鱼上市太少,只有极少的酒家还保留有这道菜,但菜单上没有,您要是不知底细或是不张口问及,那酒家是绝对不会向您推介这道菜的。上述所说的几种刺生吃法,除了狗鱼之外,都是用活鱼入菜,虽然各家的蘸料相差无几,但鱼肉和配菜的处理技法却是各有所长,从而导致了口味上的各有千秋了。
说起炖鱼,小城的鱼馆甚多,大锅炖鱼是炖派主流,一口农家的大铁锅,配上自家秘制的炖料,一般是整条鱼下锅,加水添火上盖,二十分钟左右开始下蔬菜、粉条或是锅边贴饼子,再上盖炖上十五六分钟就可以开吃了,热气腾腾的那就是一个香,吃得“光锅”亦上常见之事。当然由于各家的炖料不同,口味上自然是各有特点,这需要去遍尝其味,然后进行自我收藏,将那些中意的馆子汇集在记忆里,以备不时之需。
吃家常烧鱼,有一个秘籍就是要去小鱼馆,大酒店对淡水鱼的作法远不如小鱼馆那么稔熟和有体会。而小城的小鱼馆通常最拿手的就是一鱼三吃或是五吃,几种吃法是要看鱼的大小。炖烧自不待言,一般只有活鱼才能做出效果。其它的几吃包括了杀生、溜鱼段、氽鱼丸、煎鱼排等等。有情建议若氽鱼丸应当做为必选,那是考校厨师水准的功夫菜。用刀将鱼肉碾成泥,加蛋清抓合上劲,上菜时鱼丸雪白浮在汤面,葱花鲜绿煞是惹眼,佐以胡椒香醋,鱼丸入口即化,鱼汤清靓、酸辣、鲜香,美不胜收,绝对是一道难得的开胃上品。
熏法的代表作是熏铜罗鱼,是可以批量生产的一种烹饪技法。小饭店嫌其工艺复杂,并受设备容器所限不太愿意做,往往直接从食品厂进货。这种熏法与东北香肠的工艺基本相同,一般选择两三斤左右的铜罗鱼进行加工,将腌制好的铜罗鱼经过熏制,色泽金黄,肉质坚实,咸鲜入味,又带有烟熏的果木香气,确是下酒佳肴。同时因熏制的食品经过塑封之后保质期大大延长,又成了上好的送礼佳品。
三
说罢吃鱼,当然要说吃狗。吃狗肉听说是与朝鲜族的习俗有一点关系。我下乡的时候就听老职工说“老高丽过年要狗命”,起初只是听着玩的,因为我们连队就有两位朝鲜族职工,与知青关系处得极好,听他们老职工之间开玩笑少不了会说这句话。那天他收车回来在路上捡到一条被撞的大狗,前车撞了没有敢捡,他路过当然没有客气。晚上他特意邀了几位知青上他家吃了一顿狗肉,感觉就是一个字“香”!那是有生发来第一次吃狗肉,可能也因为很长时间没有吃到过肉的缘故,那个香的记忆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小城狗肉进入餐饮业是在上世纪末,最先做的竟然也是朝鲜族人。在小城郊区的光明屯打通了的一溜三间平房里,朝鲜族人以狗肉主打,加之熟烂的酱猪手,佐以各式朝鲜族特色的拌菜一炮打响,一时成为了吃货的必须打卡之地,也成了各单位迎来送往安排的必须。由于他的带动效应,狗肉馆子一下子在小城了开花,又经十几年经营浪潮的淘砺,硕果仅存的几家依旧开得红红火火,有的甚至是一桌难求,而这几家仍然是朝鲜族人在经营。
朝鲜族人开的饭馆一般都有三大主打品牌为其根基,一是狗肉,二是拌菜,三是冷面,这三个品牌做得好,小店才能立得住,做得久,至于其他菜品只能因店而宜凭其发挥了。
狗肉也称为香肉,现在有了专门的养狗场,保证了食材来源的稳定与可靠。吃狗肉要赶在中午,因为杀狗是早上,收拾利索了上锅去煮,到中午正是肉香汤浓,各种拌菜也都非常新鲜。要预定朝鲜族饭店必须趁早,否则不一定订得上席位,诀窍在于提前一到两天预定或是在上午十点左右到店用餐,才能确保用餐如愿。
狗肉因其浓香往往多是清煮,再佐以蘸料,蘸料仅为盐或是自制酱料,简单而不掩肉之原味,给人以恰到好处之感。而以狗肉延伸出来的狗肉汤锅、狗肉汤面也都称得上妙品,是一定要品尝的。朝鲜族的拌菜一般在一二十种之多,荤素都有,非常精彩,其风味独特,是其他饭店所没有的。朝鲜族饭店最重要的主食是面,尤其以冷面著称,现压的荞麦面加冰镇的汤料,面质滑爽筋道,佐以苹果、牛肉、鸡蛋、清凉、酸甜,煞是爽口,回味无穷。一道冷面成了小城人的四季必选,也当仁不让地冠绝省内,尽管各地也有了不少朝鲜族饭店,但这狗肉和冷面却再难找到小城这个味道了。
经过几十年的坚守,而今,这两吃成为了小城的人特有的念想,时不常的要去光顾打卡;这两吃也成为小城游子的一份乡愁,逢年过节在朝鲜族饭店总能看到拉着行李箱用餐的青年人,吃上了这口才想着回家,而吃上了这口,才算回了家。
虽然小城的美食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但这两吃当是外地人来小城的必选,不容错过。再过几天,松花江就要开江了,小城特有的《喊江节》即将开幕,届时各大鱼馆会专门到场,支上大锅,当场烹制,免费请各位品尝开江炖鱼。您还等什么呢,赶快收拾行装,到小城来吃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