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我的儿子网络电子游戏成瘾,导致中考失利,离市里最差的公办高中的分数线还差十二分。我们想尽办法,缴纳高昂的赞助费,才勉强上了一所封闭的民办高中,纵然这样,仍无法阻止儿子玩电子游戏,到头来竟没有自信去参加高考,只能先择了省单招。
回想作为一个母亲,自接儿子到身边以来,对儿子付出了除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和精力,却落得了如此结果,心里满满的挫败感,更多的是不甘心,我付出了这么多,生活却没有厚待我。
自认为自已对儿子的教育是无怨无悔的。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我把儿子从乡下接来,跟着我生活。为了让儿子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我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陪伴儿子,担心儿子的学习跟不上其它同学,每每下班后,花时间和精力陪读,不曾看过电视,常常手捧书籍,以身作则,那怕是出差在外,也常常惦记着儿子的学习,想着培养好儿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子在学习方面就会有所收获。
一直对网络电子游戏是严防死守。当初选择小学也是看中小学的周边环境,那怕是在家里用电脑办公时,电脑都上了密码,杜绝了接触的可能。到了高年级,配的手机也都是老年手机,我花了这么多心思,事与愿违。我因生二孩离开儿子才四个月,儿子就像变了个人,智能手机接二连三的买了三个,手机满足不了玩电子游戏,就出入网吧,一门心思在玩游戏的路上,越走越远,学习直线下降,记不得多少次苦口婆心的讲道理去引导,想办法上家教提高学习成绩,可儿子就像着了心魔,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母子冲突的大戏频频上演,亲子关系一度剑拔弩张。面对高考时间的临近,儿子却没有一丝改变。我崩溃了,“为什么呀,儿子成这样了,我拿什么来挽救你”。
直到看了李雪老师的《游戏成瘾,那是一些孩子的救命稻草》的文章,我沉默了。
原以为我的婚姻只带给我痛苦和眼泪,没想到却无声中影响了儿子,儿子游戏成瘾行为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的呐喊,是他在努力地弥补内心的黑洞,是他在努力的寻找自救的活路。
我的婚姻,是我痛苦和眼泪的根源。我嫁错人了,通过相亲认识的我们,没有新婚夫妇的甜蜜,原本就陌生的两个人,都在逐步的了解对方。随着深入了解的,我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我的另一半,在与我结婚前,竟和女友同居过,且长达三年之久,在我们居住的出租屋里,仍还保留着前女友的物品。这不是我想要的另一半,我无法接受我的另一半,婚后还保留着女前友的物品,心里还住着别的女人。这跟我嫁了个二婚男人又有什么差别,这不是我想要的婚姻。
可悲的我,明明很介意另一半的过去,为此陷入了痛苦中,却没有勇气离开。传统的教育观念,让我把婚姻看得很重很重,孩子的来临,让我更不忍心去做人流,没能在无爱的婚姻中及时止损,是我此生最后悔的决定,不幸福的妈妈,又怎么会有幸福的孩子呢?
没有爱的婚姻,彼此之间没有关心,更多的是冷漠,有的只是责任和义务,没有心思去给孩子好好做胎教,抑郁的心情,肚里的孩子,难道没有感知吗? 一直很介意另一半隐瞒的过去,甚至是嫌弃对方,拒绝对方的接近。孩子出生后,他还曾与女友联系,仍然还保留着女友的物品,漠视你的感受。彼此之间没有爱,你为此深感痛苦,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常常泪流满面。嫁错的人,带给你的只有痛苦和眼泪。有了孩子的家,感受不到温暧,你越发的想逃离这一切,一直在默默的盼着儿子快快长大。你知道,你的身边没有可依靠的人,只能靠自已,让自已经济独立,成为优秀的自已。
孩子一岁时,你终于狠下心离开了孩子,外出工作了,孩子才刚学会走路,正是伊呀学语的时侯,现在回想起当时离别的场景,你仍忍不住失声痛哭。但凡有爱的家庭,谁会狠心离开年幼的孩子,正是孩子依恋妈妈的时侯呀!母子连心!让孩子跟陌生的爷爷奶奶生活,那时幼小的孩子是多么的孤独无助呀!
有爱的家庭,不是爸爸妈妈彼此相爱吗?家庭氛围其乐融融吗?才一岁的孩子,不正是躺在父母怀里撒娇吗?感受自身的存在感和幸福感吗?而作为父母,你们又给孩子带来什么?没有给孩子最需要的陪伴和关爱,更漠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在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下成长。
没有了孩子的牵绊,你在工作上努力成长自已,让自已越来越优秀,成了自立自强的独立女性,活成了自已想要的样子。
可你错了,初婚期间不止给你带来了痛苦和身体的折磨,还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你以为没有爱的婚姻,只带给你痛苦和眼泪,却没想到幼小的孩子离开了妈妈后,在乡镇上的成长,竟是去街边小店看别人玩电子游戏,从开始的旁观到后来的参予玩电子游戏,没有了父母的陪伴,关爱和监管,电子游戏成了孩子唯一的精神寄托,看似孩子电子游戏成瘾,实则是他在努力地弥补内心的黑洞,玩电子游戏是他在努力的寻找自救的活路。而你内心的黑洞早已被工作上的成就所填满了,你是永远无法体会到幼小的孩子的爱的缺失。
从深恶痛绝儿子玩网络电子游戏,到慢慢的有了理解,这么多年的亲子冲突,改变不了儿子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去接纳儿子,无条件的去接纳儿子的全部,无条件的去爱儿子,信任儿子。让儿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信任,去做更多有趣的事情,发展自已。
孩子每一个“问题”的行为,都是孩子在弥补内心的缺失,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和弥补爱,当然好。如果不能,至少不要去打扰孩子。
Copyright © 2001-2025,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