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惟愿伴你平凡长大

热度 7已有 432 次阅读2017-4-26 09:46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家教生活, 成长, 教育

1
洋洋好像是在某个我不知道的瞬间,如有神助一般,自己长大了。
他在椅子上坐得端端正正,低着头面对作业本,笔杆子规律地一动一动,脸上依稀可见凝神的专注。一副一本正经做学问的样子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使我惊诧的,或者说,让我忽然感受到他“长大”了的,是他倏忽而至的平静和专注。
如果说这两样东西也能被赋予生命,并且这生命的起点是从它们在洋洋身上稳定下来,成为他精神的一部分,像两个朋友一样忠实地陪伴在他的左右开始计算,那么,“平静”的寿命不足半年,还是娇娇嫩嫩的婴孩;“专注”则更为年幼,是今年新学期里刚刚生长出来的、新鲜却强韧的芽儿。
我面对洋洋专心写作业的场景,在心底默默地发出慨叹,叹息里满是欣慰和惊喜。
从他学生的身份看,这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场景了。我之所以感到不平常,是因为太明白,洋洋今日的平和与成熟,是他凭借稚嫩的心灵,趟过了多少静水前的激流,又穿破了多少黎明前的黑暗,才获得的成长啊!
在不太远的从前,他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是个很不好相处的孩子。明显的特点是极其容易“不高兴”,这种频繁的不高兴顽固地阻碍着我和他的教学进程。
那时候,几乎每隔一二周,甚至更短的间隔,就会面临一次他的“不高兴”的“发作”。发作的形式,要么是杵在桌边静默着发愣,若有所思,不做作业,也不发出任何声音;要么是尖着嗓子大声嚎啕,哭得满脸涨红也不停歇,间或还会用双手拍打桌面,使之发声,以把他内心潮涌般的冲撞具象化……
“不高兴”的导火索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受伤:有时是他母亲的几句责骂,有时是学校老师的一顿批评,有时是无力反抗的挫败感——有次他默写错误,老师要求每个错词抄写一百遍,他想了想便大哭起来……
我因此经常会在他浪费了时间后付出额外的时间,为他弥补功课和学业上的进度,这额外付出的部分是不加收报酬的。
我没有想过放弃为他辅导和授课,即便是,把教他的时间用来教一个或更多个更好带的孩子,我会轻松很多。
我从来不想标榜自己,不是想让人觉得我高尚、伟大,才这样做。事实上,我所做的事情微小而平凡。但我确实有一点点理想。出于理想,我认为,孩子的个性应该被包容,他需要有一个人陪伴他走过幼时的跌跌撞撞。然而,诚实地讲,我面对他汹涌剧烈的情绪,常常束手无策——打电话给他的父母,更多时候,默默陪坐在他的身边,等他自己平静下来,其间穿插几句无用的安抚。
正是在这些时刻里,我深刻体会到,鲜明的无力感——面对教育难题,面对个性迥异的孩子时的力不从心。
我认识到自己的平庸。
我的教师生涯略长于书写生涯。然而,在我的博客里,几乎找不到谈论家教经历的篇章。是我一直以来认为自己在工作上乏善可陈,所以刻意回避了。诚然,在几年的工作经历中,我积累了不少教学方面的经验,教书肯定还称不上驾轻就熟,但确实慢慢顺溜起来。相比之下,教学以外,与孩子沟通和引导他们的能力,始终有着短板。而这,在与低龄孩子的相处中尤为重要。
近来觉得自己有些进步,但依然处在成长中。

2
洋洋差点被我拒绝掉是今年二月底,新学期伊始的时候。拒绝他的原因,是因为他上个学期完全无心学习,几乎每天都在玩耍中耗去了大量上课时间,作业基本上都是在他的拖拉和我的催促的拉锯战中,才勉勉强强完成,更无从复习巩固。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我认为,基于他目前的情况,补课很难有成效,不如暂停。等他有了学习意愿、愿意培养学习习惯时再继续。
因为他父亲的坚持,我继续给他教课。
新学期以来,我惊喜地发现,他只偶尔会不高兴。不高兴时作业照做,不说话,或只说和作业题相关的话。奇妙的是,如果他整堂课几乎没说话,临别时,一定会把音量提得老高,冲我大喊一声:“老师再见!”才跨出门槛。以此表示他的不高兴与我无关,也表示即便心情不好,也守住了礼节。他有时忍不住想要玩一会儿。不等我喊他归位,两三分钟以内便重新坐到椅子上继续用功了。
每周五,二年级的小姑娘牛牛会来和他作伴,俩人一起学习。只大了牛牛一岁的他,会摆出一副哥哥的模样来哄她:“你快点做作业,我就把你喜欢的这支自动铅笔送给你。”
牛牛用铅笔在墙上涂涂画画,我制止说:“这是不礼貌的。”洋洋却说:“这样会给别人留下坏印象。”他把单方面的告诫转化成对人际互动后果的陈述,更温和,也更容易让牛牛理解。显然,他比我要高明。想起他不久前还钻在桌子底下爬来爬去,在桌椅间肆无忌惮地攀爬跳跃,我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这些进步,对于未满十岁的小洋洋来说,无异于长途跋涉之后的得偿所愿——他终于渐渐走出懵懂年纪里心灵的巨大冲撞和消耗,探索到了一点点和自己和他人相处的要义,正尝试着自我人格的初步构建。幸好,我没有离开他,或让他离开我。才让我可以见证他如今的成长,收获了喜悦。
我常想:这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是父母老师的教育,是周围同伴的影响,还是自我意识的萌发产生的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
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说教和训诫很少起作用,倒是见贤思齐,从而模仿他人,把一些外在规则,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去遵守,可能性较大。
歪打正着地,我的无为和无力,甚至无能,也许正是给了洋洋他在那时候最需要的东西——包容、陪伴、耐心和特定意义上的沉默。
这是一个平庸的老师意外的作为。
也可以为自己辩解两句。出于对小孩子心理成长的规律的尊重,也考虑到教师职责的要求,我认为自己已经采取了能力所及的最好做法。而这做法现在看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于是,不妨更加宽容一些地评价自己吧——用平凡替代平庸。
是的,我是平凡的老师。

3
知乎上有一个问答:“摧毁一个熊孩子有多难?”有一个高赞回答里,答主讲述了自己如何使出十八般武艺与十岁的小侄子「斗智斗勇」,鏖战多少个回合,陪伴他、引导他,三年的锲而不舍下来,终于成功地把这个顽劣无理到极致的小男孩,从一个无可救药的熊孩子改造成品学兼优的小班长的故事。我印象非常深刻,对这位处理如此棘手的问题时,还是高中毕业生的答主由衷敬佩的同时,也自然加深了自己在工作中心有余力不足的焦虑。
当然,洋洋并非熊孩子。他的行为对他人不具备破坏性,也不对他人造成很大困扰,至多是打扰到了他人。他曾有过的问题:无法平衡内心的冲突,无法自律。是这些指向自我内心的问题,使他以一种激烈、放纵的方式出现在他人面前。
如同那个问答的思路,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摧毁”这个问题,如何引导孩子从问题里走出来,彻底摆脱问题,成为一个好孩子。
这对于孩子的师长,能力要求的核心,是引导和教育。
于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出色的引路人,领着孩子走出迷境,使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尤其在今天,教育已上升为全社会普遍的焦虑,形形色色的教育难题,成为一朵朵挥之不去的阴云,时刻高悬在每一个力不从心的师长的头顶。
我不也是一位头悬阴云,时刻被若隐若现的焦虑笼罩着的老师吗?
但是,此刻,回顾和洋洋走过的那段历程,我得到了另一种启发:
其实,面对孩子,我们有能力引导自然好,暂时没有能力也不必勉强为之,不必为一定程度的无能为力过分焦虑,只要确保陪伴和耐心不缺席,让孩子觉得足够安全就行。
他会自己成长的——孩子的一些毛病和问题,可能随着时间渐渐地自行痊愈。因为孩子是有意识的个体,意识会随着他所受教育的增长和心理基础的发展,自行生长。这种生长性,会带领孩子自发地走向行为的矫正和人格的完善。
想想看,如果每一个熊孩子,长大后都成了熊大人,那我们的社会岂不成了一间巨型监狱?而现实远没有那么可怕呀。
所以,何不像等待无心插下的柳条成为一片绿荫一般,等待孩子的成长?何不像冬日里冻结的小河期待潺潺流淌的活跃一般,期待孩子人生的暖春?

4
我又想到,说自己从未将家教经历付诸记录不太确切。在发表篇章之前,我的书写尚处于“微博时代”。2012年9月,高中毕业一年后,我迎来了我的第一位学生——毛毛。
有一段时间,我在微博里写下了许多关于毛毛的记录。比如:我因为他千奇百怪的问题,惊叹于他的好奇心,甚至会查着百度来回答他。再比如:他作文中频出的比喻句,让我珍视他的想象力和文才……
然而,没过多久,我这份刚刚燃起的记录孩子成长的热情,便黯淡下来了。我灰了心,中断了这样的书写。原因是,我发现了事实真相的“残酷”:他不断发问离奇问题,有想从课本和作业转移注意力的嫌疑;他的比喻句在不同的作文中雷同出现,并且喻体大多平常,类似“貌美如花”一般的比喻,并不出彩……
各种迹象表明,他只是个平凡的孩子。而我这个二十岁初初为人师表的老师,显然在理想主义的光环下做着梦呢,还不曾领受生活的烟火气,行为举止透出了稚嫩和荒唐。
其实,毛毛不会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小爱迪生,也不会是另一个险些被埋没的写作天才郑渊洁,正如我也不是、同时不必是一个慧眼识珠的老师。话虽如此,我把握着孩子语数英等主要学科的学业水平情况,如果他们在某学科方面灵光乍现,希望我可以捕捉到它。
我遇到的每个孩子,不论洋洋还是毛毛,或是别的哪一个孩子,无一不是千千万万平凡孩子的其中之一;我自己亦不过是千千万万平凡教师的其中之一呀。
让平凡的孩子,在平凡的陪伴中,成长为平凡的人,正是我这个平凡的老师的价值所在。
——亲爱的洋洋,平凡如我,只愿可以陪伴你平凡地长大,好好地长大。
平凡的本身,即是同属于我和你的、属于我们的——卑微的伟大。

2017年4月25日

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他的关注
暂无数据
他的粉丝
暂无数据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