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

热度 6已有 220 次阅读2024-5-26 23:30 |个人分类:行者无疆|系统分类:散文随笔

 

                                                                   

 

                                                 

我们是快半夜的时候,到达丹东的。当车窗外一片灯火辉煌的时候,方才觉得那黑夜的大幕被徐徐拉开,在漆黑的江面上,鸭绿江大桥像是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昂首发出一声长吟,随时都将腾空而起,跃升九天。让原本旅途困顿的人们,不由地为之一振,立时精神百倍。

住宿就安排在江边的旅馆。我们的楼层在五楼,这里只与大桥隔了一条街,这里有着非常好的视角,大桥能尽收眼底。

长时间的热烈注视,让这魅人而唯美的画面,产生极强的吸引力,似乎在暗示着我,这里曾经是世界为之瞩目的地方,这点点灯火璀璨的光影里,似乎还隐藏着烈火焚烧般的苦痛。煅烧与淬炼,让骨骼增强了无限的硬度,也让肌群有了更加完善的弹性。暗夜沉沉,这两座大桥,如同两条筋脉,让这条臂膀集聚着一股神奇的力量,随时都将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来。

丹东市曾经有个旧名,叫“安东”。安东是民国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在东北的东南部。1947年将伪满时期的安东、通化二省合并为安东省。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安东市改为丹东市,意为“红色东方”。

在丹东市还叫安东的时代,通向对岸的朝鲜新义州市的两座桥,便已经架设在鸭绿江上了。下游的那座桥建于1909年,由当时的日本设置在朝鲜的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十二孔,长944.2米,宽11米,这座铁路桥,能以桥墩为轴心,让大桥平行旋转90度,为超高的航船通过大桥,让出航道来。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出于侵略和掠夺资源的需要,又在第一座桥的上游,开始修建第二座桥,并于1939年竣工。

能够看见两座桥,对于我们而言,是莫大的幸运。原本我们是结束了漫长的旅程,从营口的鲅鱼圈往回赶路的。走到丹东附近,有人提出,为什么不顺路去丹东呢?这个提议得到了全体人员的赞同,我们的大巴车便转道丹东。

此时,我站在高高的楼顶,注目着这向往已久的两座大桥,不禁心潮澎湃。那闪闪发光的一条亮体,仿佛照亮了一条黑暗的通道,深邃而幽深。沿着这条通道走下去,竟然能走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天地间。

这里有着开阔的视野,天空透明,干净,展现出宇宙的浩渺,博大。这里的时空总是在重复着激越而汹涌的震响,一遍遍地回荡着,慢慢地化为雄浑的低吟,在耳边久久地回响着。

这一夜注定无眠,我愿意陪伴着两座桥,一起迎接黎明的到来。

 

                                            

晨色渐明,昏黑的江水映照着铁桥的冰冷。低徊的江风,卷起一阵阵的寒意,浸透单薄的衣服,让心里感受到无限的冷峻。我很早便出门来,于江边行走着。大桥在不远处,我在慢慢地接近着,大桥所拥有的气场,随江流的涌动,一起灌输到心怀之中。

半截的江桥让目光断掉,只能去孤立的桥墩上跳跃着,搭建起一条横梁。我的思绪非常沉重,没有在上面停留一秒钟,便掉落到江水之中。

19506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派兵入侵朝鲜,并将战火一直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人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口号就是这个时候发出的。19501019日,彭德怀元帅临危受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打响了保卫国家,保卫和平的第一枪。

由于大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交通大动脉的作用,美帝国主义便千方百计地对其施行破坏活动。1950118日,美空军派出百余架轰炸机,对大桥进行狂轰滥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的钢梁落入水中。同年1114日,美军又派出轰炸机,对大桥再次轰炸,朝方三座桥墩被炸毁,至此大桥瘫痪,成为一座废桥。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一直保留至今,被人们称为“鸭绿江断桥”。

游人如织,人们在到这里,都想去桥上走走,去领略一下大铁桥的风采。我在桥下,便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有一对青年男女,在为去不去桥上而争执。

两个人很显然是一对恋人。男人想去桥上看看,女人却很不屑。她是这样说的。“那上面有啥看的?在桥下不是都能看到吗?”

她的发问,不禁提醒到了我。是啊!那上面究竟能看到什么?那里有着与桥下一般无二的风景,我们能看到什么?

我怀着异样的心情走上江桥。迎面便是一组雕像,吸引住我的脚步。为首的那个人,正是我们的彭大将军。只见他手握望远镜,凝神伫立,两眼紧盯着远方。临危受命的他,肩负重任,面色凝重,表现出更多的从容与淡定。他一生戎马生涯,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硝烟的洗礼,让他多了一份自信与坚定。

在他的身后,是一排排威武的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迈着整齐的步伐。他们来自于身后的祖国,满怀着报效祖国的宏大志愿和保卫和平的强大决心,走上朝鲜战场的。

那时候,我们的战士刚刚从解放战争中走过来,急匆匆换上新军装,便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他们扛着打蒋匪军的小米加步枪,去与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军的飞机大炮对抗,我们能行吗?

这个问题,世界也在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却用实际行动,来做最好的回答,让整个世界为之惊叹。在朝鲜战场上,有无数个中国勇士,以血肉之躯捍卫着祖国的尊严。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冲向敌群;黄继光用身体堵住碉堡的枪眼;邱少云用钢铁般的意志,忍受烈火的焚烧,保证了最终的胜利……

山河呜咽,大地含悲,为我们的烈士默哀。一个烈士倒下了,却打开了胜利之门。千万个烈士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

 

                                                       

走在桥上,我仿佛走进了那段曾经的岁月。无数个优秀的中华儿女,就是从这里走向异国他乡的土地,从这里走向了战争的胜利。那段岁月已经在江水的陪伴下,流淌去了七十年,让我们不能忘怀的是,那场战争因此让我们拥有了七十年的和平。此时阳光灿烂,人们安居乐业,却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向前走着,踏在先烈们走过的足迹上,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江水静静地流淌在广袤的大地上,以水的姿态,塑造着泥土与人的另一种形象。泥土芬芳,生长的力量在其中滋生着,每个人都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这个形象注定会铭刻的山水之间,注定不会流散的。宇世间闪耀着那段时间的光芒,它灵犀的触觉,锋锐的思想,它不动声色,了无痕迹却又无处不在。

我站在断桥的断裂处,那断裂的钢铁,旧痕犹新,似乎在向我诉说着那份遥远的痛感。不知道什么时候,身边不远多了一位老人。他一步步,踽踽而行,满头白发,面容清癯,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胸前还挂着几枚陈旧的军功章……

从老人的举止来看,他一定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他在一位老妇人的陪伴下,登上断桥,来这里凭吊。他两眼久久地凝望着对岸,有些浑浊的眼神里,似乎在寻觅着曾经的过往。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点点的光亮,好像那里已经燃起一小堆的火苗。小火苗的摇摇晃晃地闪动着,江风旋起,似乎要将它扑灭。然而,小火苗却越燃越大,他也从萎靡的状态里,抖擞起精神来。

他的眼里滴下了泪水,流淌到面颊上。老妇人拿个手绢,欲帮助擦去,他却执拗地扭动着头颅。他的眼神里,并非只有规训,也有不屈不挠的光芒。

他的右臂在慢慢地抬起来,吃力地向上抬举着。我惊异地发现,老人的右手不见了,只剩下一条光秃秃的手臂……

那光秃秃的手臂好像是一根光洁的木棒,有血管的交织,好像是木质的纹理那样纵横交错。又像是一段钢柱,浸透着硬度的颜色与钢性。这条手臂所包含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那是力挽狂澜的一根船桨,引导着船只驶向胜利的彼岸;那是一根擎天的立柱,能担负起千钧重量;那也是一把犀利的锋刃,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只是,他这个年龄,已经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手臂了。只见他颤颤巍巍,哆哆嗦嗦,手臂愈发沉重,却依旧坚持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老妇人忙伸出手来,帮助他把手臂抬起来,放置到齐眉处。原来,他要行个军礼,要以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心愿。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是有的。但是,从这座桥上的出发,更多的是指向未知。未知前路的凶险,未知每个人应有的命运。这时候我想起所有的心愿与祝福都被证明,是多么的简单与可笑。当我们把一种死亡称之为牺牲的时候,我们心里才明白,那次出发是多么的大义凛然,是多么的义无反顾。当战争因为死亡而沉沦,却因为牺牲而荣光的时候,这个意义便非同寻常起来。眼前的这位老兵,让我看见了那一辈人的风采,岁月可以老去青春,却不能老去精神。

老人与断桥,在此刻已经化为一座丰碑,矗立在江面上。

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yingheweng 2024-7-3 10:28
感同身受。
回复 四维广土 2024-12-9 23:34
我的父亲也是从这儿跨过去的,在朝鲜三年,他有幸回来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本站|Archiver|排版工具|手机版|文学博客网 ( 浙ICP备2022005477号-3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24, Wxbk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