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看佛
云冈看佛初到云冈看佛最震憾的就是佛像的大,站在有四五层楼高的佛像前,本来不高的我不由得感觉又矮了三分,无论如何是生发不出如孔子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气了。
云冈的佛不只是大,还多,有人统计说是有五万多个,大大小小五万多个佛疏疏密密的散落在仅仅一公里长的山壁,按说那神气浓郁的一定令人沉醉,气场强大的一定会令我辈凡俗之人二里地之外就要点头和手,恨不能立马剃光了头发皈依佛门。但事实相反,来这里的游人都是一脸的恬淡与祥和,看不出多少神圣的庄重与虔诚,人们或行或坐或笑或说,自得其乐,大佛竟也如老奶奶看着膝下的子孙尽情的嘻闹一般露出欣慰的微笑呢,那微笑即使蒙娜丽莎也不过如此吧。有的佛像前虽然也置有香炉但香火并不兴旺,我猜想这些都是因为云冈的佛是露天而在的缘故吧。
据说**喇嘛当年从西藏出走时,周恩来总理曾经再三劝留,给他讲过一个道理就是:你这个佛离不开你这个庙,在你的庙里你就是个神,离开了你这个庙你也就是个人。真是一语点破了神与庙的关系的命门,只可惜那**喇嘛虽贵为活佛竟不能领会这点道理执意出走,落得一生到处流窜如丧家之犬一般。
其实云冈的佛到也不是一个庙没有,其中有几个保护的比较好的也是体积最大的几个佛,人们借着山体沿石窟的边缘向外搭建了一个庙门,佛的威严便立时森森起来。庙窟内灯光昏黄,空气中香烟缭绕,大佛曲腿而坐面露微笑,衣服及皮肤颜色清晰可见,游人屏声静气表情恭敬,进的窟内女儿不由得抓紧了我的胳膊。
我抬头见佛仰望佛面拿出手机欲给佛拍照,旁边一“佛主”过来轻声而严肃告诫:此处不可拍照。我满腹狐疑轻声问:为什么?“佛主”并不解释只轻声重复:此处不可拍照。我自知此处也肯定是不可讲理了,但是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不可拍照。难道拍照是对佛有失恭敬,是佛家大忌?这到没听说过,况且佛祖心胸宽如天地,肯定不会与我计较。我观“佛主”装束认定肯定不是佛家之人,那就是旅游业人士,即是旅游业者,那游客拍照宣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啊。
呼啦啦走过来一批团体游客,领头的导游正边走边讲解,好像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传说,每一个石窟都蕴藏这一段历史。我心中暗自佩服,不由得加进他们的队伍细心聆听,原先眼中千佛一面的一个个造像,在导游的讲解下竟是每个佛像在佛经里都是一个有名有姓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故事鲜活的存在呢。好像导游对他们的熟悉程度比起我们对于《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关羽诸葛亮的熟悉程度一点都不差。再加上这石窟这佛像开凿的过程,就要牵扯到诸如历史、宗教、社会、地质、建筑、雕塑、艺术等等学问了,洋洋洒洒我看应该有一个专门的学科就叫“云岗学”了。只是我自己感觉竟然几无所知,知识贫乏的像个傻子呢,惭愧惭愧。
说话间就走到一个非常大的石窟,导游介绍说这个石窟里的造像就是佛祖释迦摩尼。团队中几个号称信佛的游客来不及仔细一睹佛祖尊容,急忙近前便拜,双手合十二目微闭口中似念念有词,一脸的虔诚另观者也动容。
突然,导游提了个问题:佛祖释迦摩尼的真名叫什么。我心中一点小惊喜,因为终于有个我知道的知识了,佛祖的原名就是乔达摩悉达多啊,原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但是吾知道吾不言。导游一连问了几次竟然没人能答出来,孩子小声嘟囔:还信佛呢,连这都不知道。可我心想这信佛也有真信假信之分,真信者以佛为念为佛做事,救世于水火,此所谓普度众生。假信者佛为我用,表面看是诚心拜佛实则让佛保佑自己和家人,以达自己之愿望,当然如果仅此也无可厚非。但是竟也有心怀不测之人,为达不良目的也去烧香拜佛,妄图让佛施佛法让自己的对手或愁人倒霉透顶甚至天诛地灭。拟或有贪官贪污腐化罪行累累竟也烧香拜佛,其实心里想的只是佛祖保佑自己腐迹永不败露,官越做越大财越发越多而已。若佛祖有知那常念的“啊弥陀佛 善哉善哉”一定要改为“痛哉痛哉”了。
佛依然在神秘的微笑,看佛依然在继续。一窟一窟的看下来认识了许多的佛,也知道了许多当年修建开凿这些石窟这些佛像的曲折而艰难的历程,也领略了先人的智慧和坚韧。这时孩子提出了一个她非常不解的疑问“他们修这个干什么呢?” 我略加思考答到:“是为了信仰吧”。孩子仍有疑惑,我说:“你们崇拜的是明星偶像,我们小时候崇拜的是伟大领袖,而他们崇拜的是佛,并且崇拜的程度要比我们强烈百倍,这就能理解他们为什么千辛万苦开凿这些佛像了,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啊”。
孩子提到 “他们”,还真的不得不说说他们。他们是距今一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国北方一个叫做“鲜卑”的游牧民族,在他们著名的首领拓跋珪的带领下,逐渐称雄于草原进而统一了当时乱糟糟的中国北方,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北魏。这绝对算是一个奇迹,尤其是对于这个来自于大兴安岭地区,刚刚进入相当于奴隶社会甚至还留有一些原始部落痕迹的,人数处于绝对少数的游牧民族。然而,更加让人刮目的是他们并没有像许多进入过中原的游牧民族一样,仅仅盯住中原的金银财宝、牛羊马匹、香车美女。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属于纯精神层面,关注人及生命的终极意义的佛教。是因为鲜卑民族刚刚从洪荒与梦寐走来从而怀有对文明强烈的向往?还是他们从寒冷而艰苦的生存经历生发出救人苦海走向幸福彼岸强烈欲望?于是也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世界伟大工程遗迹。北魏帝国的缔造者统治者,他们没有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甚至没来得及留下自己的文字,而是把他们的信仰刻在这万年的石壁上。这对于当今我们很多抛却了信仰,只剩下物欲的流淌和现实利益的算计的人来说真是绝妙的对比。由此我要说这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英雄的民族。
云岗的对面不远处就是充满现代气息造型时尚豪华的“云岗博物馆”,馆内藏品丰富,大都是与云冈石窟,以及北魏有关。我在一排北魏帝国历任皇帝的画像前端详良久,除一位不同,其他帝王均是典型北方游牧民族装束,一溜翻毛的皮衣皮帽,外形粗犷双目如剑。唯唯最后一位却是一副汉族书生气质,服侍也是正宗汉族皇室风格,这位就是历史书上常提到的那位著名的改革帝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这拓跋宏皇帝继承了他们民族好学的提点,除了虔诚的信仰佛教外,还狂热的崇拜汉族文化。在他统治期间对帝国进行彻底改革,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服侍等各方面全面汉化,甚至把自己的姓氏也该为“元”姓。有人说日本民族是最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我觉得比起鲜卑民族,他们就差的远。以致到后来孝文帝元宏皇帝顶着北魏上层一些反对势力强行迁都,把帝国的首都由平城迁往洛阳,随即也就有了稍晚的洛阳龙门石窟。
孝文帝的努力真的是可歌可泣,他在带领他们民族走向文明的长路中,最终鲜卑民族消失在北中国汉民族的大海之中,对于伟大的鲜卑民族来说这是幸运还是悲剧呢?但是我们绝对的应该相信,伟大的鲜卑 民族没有消亡,她和其他许许多多的民族一起存在于新的汉族之中,她和许许多多的民族包括汉族一起融合为新的汉族。这次他们的相貌更加堂然,身材更加魁梧,他们集合了汉民族的勤劳智慧和游牧民族的勇敢坚韧,我们汉族特别是北方的汉族谁又能说自己的身体里没有流淌着鲜卑民族的血液呢?
从云岗博物馆出来不远,看见一白色石碑,进前细看刻着余秋雨大师的题词“中国由此迈向大唐”。我感慨万千,抬头凝望不远处一座座石窟,那里刻凿着不止一尊尊佛像,更刻着一个民族的信仰和对于文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这里是伟大中华再次走向辉煌的起点。
云岗,我不虚此行了。这里是曾经的北魏帝国的首都~平城,即今天的山西省大同,伟大的大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