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健康问题婆媳家庭的教育模式和解决之道
<<幸福全家,从我开始>>----<<从孩子的健康问题剖析家庭的教育模式和解决之道>>
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天使,他们让我们深刻的体验人世间最真挚的“爱”,让我们从新的经历生命的成长过程。但在这个小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却会经常遭遇各种身体的病痛,比如感冒、发烧、咳嗽、腹痛、腿痛、湿疹、肺炎等等。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孩子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交流功能相对比较弱。所以,一旦孩子身体生病,特别是病症比较严重的时候,年轻的爸爸妈妈就显得六神无主。看着孩子张嘴勉强咽下苦口的药片,细小的血管里注入冰凉的点滴水,爸爸、妈妈和家人只能伴以焦虑和担心,恨不得代替孩子承受疾病的折磨。
除了生病之外,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一些让父母挠头的问题。比如,不爱上学、不爱学习、不爱起床、不爱吃饭、多动、爱哭闹、说谎、偷拿东西、甚至有暴力倾向、考试焦虑、自闭、和老师对着干、和父母没有话说等问题。孩子的这些问题甚至让在事业有成的父母都一筹莫展。
当孩子出现上述问题时,爸爸妈妈甚至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因为着急担心害怕,无法心平气和的去面对,相互埋怨、相互指责,严重影响了家庭关系的和谐。
面对这些问题,爸爸妈妈该怎么办呢?
科学研究表明,各种外界的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经过中枢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三个系统的相互作用,而引起躯体组织结构的损害导致生病。而反过来又可以通过身体的病痛推断出是由什么心理、情绪导致的,由此化解心结,改善情绪,恢复身体的免疫力,恢复健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所以很多年轻的父母会发现每当两夫妻吵架后孩子很容易就生病甚至住医院,严重的夫妻吵架会影响到有的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
(案例:一个小女孩有严重的鼻窦炎,一次要去医院抽鼻脓前遇到郭老师,郭老师问孩子最近对谁的行为很不理解,很想不透。小女孩回答说前几天爸爸妈妈又吵架了,吵得很凶,她怕爸爸妈妈离婚。我就孩子的担心和孩子做了沟通,解开了一些孩子的心结,当时孩子感觉鼻子通了一些。三个小时候她奶奶打来电话对我表示感谢,说孩子的鼻子好多了,不需要抽脓了。)
孩子的行为来自孩子的思想。孩子的思想是很单纯的,对外界人事物的反应依靠的是感受,所以当孩子感觉不喜欢时,会直接用行为表现出来。
案例:1.慧慧是个4岁的女孩,她经常会咬她的手腕,以至于手腕有一块皮肤已经变得像长了胎记一样发青。她的妈妈来咨询是什么原因,郭老师问她妈妈是否经常强迫孩子做一些事情,而且限制孩子的行为。妈妈承认有时对孩子的要求是很严。后来孩子的爸爸妈妈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半年后随访慧慧几乎不咬自己了。
孩子的行为有时也会复制父母小时候的行为。
案例:一位妈妈为孩子的胆怯很痛苦,前来咨询。郭老师问:孩子像不像你小时候?妈妈一愣,说:像,很像。我现在也很胆小。
父母的行为也可以通过DNA复制给孩子。
父母该怎样做才能正确的了解孩子引导孩子呢?
郭晓润老师师承心平学创始人王中平先生,多年来在身心疾病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通过自身以及他人大量的案例验证了身体的每一种病痛都有相对应的情绪和心理原因,每一种行为习惯也都有更深的思想在操控着。因此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对孩子的了解和细致入微的引导就显得极其的重要。看到很多儿童的家长还不断的被孩子的问题困扰着,郭老师特别为0-13岁、13-17岁的孩子家长们设计了《幸福全家从我开始》课程,旨在帮助家长朋友通过孩子的身体变化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将孩子的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消灭于萌芽期;同时通过孩子的呈现发现父母自己内在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内在,完善人格,实现一人改变幸福全家的美好情境。
课程内容:
一. 儿童常见病的心理因素(感冒、鼻炎、咽炎、咳嗽、发烧、湿疹、腹痛、腿痛等)
二. 儿童常见病的自然疗法。
三. 通过儿童的病痛分析孩子得病的心理,解开孩子的心结,帮助孩子心灵成长。
四. 儿童常见不良行为习惯深层的心理原因(不爱上学、不爱学习、不爱起床、不爱吃饭、多动、爱哭闹、说谎、偷拿东西、咬人、反感父母、暴力倾向等等)。
五. 通过孩子的不良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引导孩子客观看世界。
六. 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七. 疗愈爸爸妈妈的童年伤害,释放爸爸妈妈的不良信息场。
八. 学习有效沟通,有效应对各种生活事件的方法。
九. 针对现场学员的问题一一剖析解答。
讲师介绍:
郭晓润
师承心平学创始人王中平先生
国家注册心灵成长讲师
灵性推拿师
印度合一大学训导师
课程收益:
一. 在孩子的身体初有不适的时候就能根据孩子的病痛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和孩子沟通,化解孩子的心结。
二. 对常见儿童疾病能够及早干预。
三. 了解疾病给我们生活的提示。
四. 以积极的心态享受孩子成长的过程。
五. 提升自我的内在。
六. 应对生活工作更有智慧。
课程特色:
20人小班制授课,每个人都有多次做个案的机会;
课程适宜人群:
0-13岁、13-17岁孩子的家长、监护人
{:soso_e16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