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森林的现代诗
国外关于森林的现代诗 推荐:弗罗斯特的《雪夜在林边停留》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停留》
这是谁的树林我想我知道。
他的房子就在村子那一端;
他不会看到我在这里停留
望着他的树林积满白雪。
我的小马一定会觉得稀奇
为何停留在树林和冻湖之间,
附近见不到一个农庄,
在这一年中最黑暗的晚上。
它摇晃挽具上的铃子
探询是不是出了问题。
此外唯一的声音是轻风
和雪花擦出的飕飕响。
树林可爱、黑暗又幽深。
但我还有诺言要去履行,
还要赶几里路才可以睡觉,
还在赶几里路才可以睡觉。
(黄灿然 译)
《雪夜伫马林边》是美国大诗人弗罗斯特一首公认的短篇杰作。全诗写了主人公夜晚经过一个林子,雪景令他留连忘返,驻马良久,因想起有承诺在身,只好起身离去。
这首诗从最初的层面上看,很与我们的阅读心理相契合,因为它写景与叙事而融合,颇有中国传统田园诗的风貌。深一层看,诗中埋藏了一个矛盾,即美景与盟约不可同时兼得。作为雪夜的旅人,林子与村子构成了对他的呼唤与诱惑,内心里既有进入其间的催促,同时又有意欲离开的为难和依恋。于是我们可以追问林子的寓意,有诗人的眼里,林子是一个自由自在之物,是一个没有利害关系的对象,是一个神秘独立的他者。可以说它是荒蛮、死寂、不祥的象征,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危险、致死的力量的象征。
弗罗斯特在全诗通过宁静布下了寂然冷漠的阴郁:黑暗深邃的森林、坚冷僵硬的冰湖、一年中最暗的黄昏,而这种阴郁是通过字面的光亮呈现出来的,既不突然也非无迹可寻。其次,这首诗语调缓慢低沉,与内心里来自他处的催促形了一种紧张关系。第三,我们还得注意到,这首诗还展示了诗人内心在斟酌、选择、掂量,诗人的处境、态度都堪值得玩味。
正如诗人布罗茨基说的,弗罗斯特的诗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确实,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弗罗斯特是在歧义、情境、具体中揭示人与物的关系及其深层矛盾,语言平实而不故弄玄虚,平淡处透出他的深厚与独特的洞见。
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主要诗集有《孩子的意愿》、《波士顿以北》、《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理智的假面具》、《慈悲的假面具》、《林间中地》等。
(游 刃)
页:
[1]